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幼兒扁平足 10歲前是治療黃金期

幼兒扁平足 10歲前是治療黃金期

幼兒扁平足 10歲前是治療黃金期

復健科門診常見家長帶著幼兒說:「醫師,我孩子在校篩檢發現扁平足,要怎辦比較好?需不需治療或用矯正鞋?」復健科醫師蘇希洵表示,扁平足指的是站立時腳掌內側腳弓降低或消失,內側腳弓幾乎或已經平貼到地面上。扁平足又分先天性、後天性,以復健科醫師立場來看,倘若幼兒有扁平足,十歲前是治療黃金期。

蘇醫師指出,正常腳部共有二十六塊骨頭,包括十四塊趾骨、五塊掌骨、三塊契狀骨、一塊舟狀骨、四方骨、距骨及跟骨等。這二十六塊骨頭組成一個像拱橋的結構,任何一塊骨頭脫臼受傷、骨頭之間韌帶斷裂,就會引起足弓不穩定,進而產生扁平足。

蘇醫師指出,幼兒二歲以前,因為足底脂肪的關係,看起來很像扁平足,但是二歲以後,足底脂肪慢慢消失,足部肌肉開始發育,足弓就會漸漸出現,因此,倘若至五、六歲時,後足弓仍舊沒出現,就可能是先天性扁平足。

引起扁平足的原因,先天性因素包括肌肉張力太低、先天韌帶太鬆,後天性因素包括腳部肌肉及韌帶訓練不足、力量不夠,比如類風溼關節炎病患的足部,大多是扁平狀,因為反覆滑液膜發炎侵蝕韌帶,甚至足底弧弓消失引起扁平足。

扁平足俗稱為鴨母蹄,幼兒時期症狀表現主要是走路內八字,很容易產生跌倒,長時間走路容易疲勞。到了到青春期症狀更明顯,因為青少年活動量、體重急速增加,以致異常足部受到過度負荷,以致容易產生腳底長繭、足底筋膜炎、足部疼痛、膝痛、腰痛及走路跑步耐力差等問題。

扁平足究竟需不需要治療仍然存在很多爭論,以復健科醫師的立場,如果幼兒有扁平足,十歲以前是治療黃金期。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