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兩場殘酷戰爭給台灣的警惕

兩場殘酷戰爭給台灣的警惕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逾1年半,中東地區又爆發以色列與巴勒斯坦50年來最大的衝突。兩場遙遠戰爭的原因與背景不同,看似與台灣無關,卻有高度的啟示與警惕作用,仇恨驅使人類拋棄理性選擇戰爭;以及台海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從未消失,若兩岸敵意螺旋加劇,台灣終將付出代價。

美國對台援助 九牛一毛

無論是俄烏戰爭或以巴衝突都令人感到錯愕,原本都以為不可能發生,特別是面對裝備精良、數量眾多、戰鬥力強大的以色列,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突襲根本是以卵擊石,但種族、宗教、歷史、政治與經濟仇恨導致了目前還不知要如何收場的人類浩劫。

從全球戰略層面分析,拜登總統於2021年8月毅然決定自阿富汗撤軍,結束了長達20年、號稱美國最長久的戰爭,其目標之一就是要將在中東與南亞地區的軍力轉移到印太地區,聚焦對抗中國與俄羅斯威脅的強權戰略競爭,現在又必須重返中東地區。《華爾街日報》報導,中東戰爭挑戰拜登的國防戰略,國防部在因應新爆發的衝突之下,如何繼續支持烏克蘭,同時密切監控中國。

美國的保證與可能軍事介入台海戰爭是台灣安全的最大支柱,美國也從不諱言對台灣的支持堅若磐石,但和以色列與烏克蘭相比,台灣得到的實質援助卻完全不成比例。根據美以於2016年簽訂的「瞭解備忘錄」,從2019至2028年,美國每年提供以色列33億美元的無償外國軍事融資(FMF)及5億美元的飛彈防禦預算;以色列是美國以外,第一個使用最先進F-35聯合打擊戰鬥機的國家;考慮通膨因素,從1946到2022年,美國已提供以色列高達3179億美元的援助。

同樣的,在烏克蘭戰爭中,美國迄今已提供高達750億美元的人道、財政與軍事援助,其中軍事援助高達466億美元,2024會計年度編列的援烏預算則為240億美元。國際媒體在討論動盪不安的國際形勢中,常將烏克蘭、以色列與台灣相提並論,但台灣實際得到援助卻只有前不久公布的3.45億美元軍事援助及8000萬美元的FMF,和以色列與烏克蘭相比根本是九牛一毛。


更有甚者,台灣早已面臨美國軍售項目運交一再延宕的問題,目前估算已簽約尚未運交的武器達到180億美元,包括刺針防空飛彈、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等,台灣在美國優先武器顧客名單中至少退居到第三位,若以巴戰爭發生武器彈藥供應排擠效應,台灣將首當其衝。

溝通化解仇恨 解決之道

俄烏戰爭、以巴爆發衝突,國際社會關切美國是否能有效處理台海潛在危機,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首席副助理部長羅耶爾表示,有信心因應可能發生的任何突發事件。但在美國力量分散及對台灣保持「戰略模糊」的前提下,類似口頭宣示無法消除對美國協防台灣決心與能力的疑慮。

中國大陸當前對外關係的最優先工作仍是回穩美中關係,突破由美國主導的全球反中聯盟,同時擴大重塑世界秩序的話語權與影響力。有140多國參與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峰會正在北京舉行,中俄兩國領導人習近平與普丁舉行峰會,與西方抗衡意味十足;預定於下個月在舊金山舉行的「拜習會」更是重中之重,中國沒有理由製造任何障礙。因此,利用以巴衝突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但不能排除中共伺機增加軍事壓力,升高對台灣「灰色地帶」戰術行動。

民進黨經常誤判、或故意扭曲國際現實,甚至將巴勒斯坦建國與台獨主張的「一邊一國」混為一談,殊不知,巴勒斯坦在聯合國大會是「非會員觀察國」,聯合國193個會員國中,有139國承認巴勒斯坦,而在民進黨執政8年後,只剩下12國承認台灣。

以巴衝突與兩岸關係本質不同,不宜簡化類比,但台灣須記取戰爭造成生靈塗炭的教訓。《經濟學人》將台灣列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雖然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是國際社會共同目標,唯針對台獨,中共從未排除對台使用武力,如何透過溝通、對話消除近8年累積的仇恨,才是解決有朝一日兩岸兵戎相見之道。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