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朱元璋的成功奇蹟﹐只因比對手們多做了三件事

朱元璋的成功奇蹟﹐只因比對手們多做了三件事

  有個創業奇蹟﹐歷史書上總在講﹐電視劇裡時常演﹐青年奮鬥者們說起來﹐不是滿滿五體投地仰慕﹐就是掰碎了認真學習﹕放牛娃朱元璋做皇帝!這神奇奇蹟﹐成功經驗是啥﹖公認總結有這幾條﹕胸懷大志﹐堅忍不拔﹐愛惜人才﹐善待百姓﹐發展生產。每樣看似簡單﹐都是絕對高難度。集幾樣於一生﹐就是橫掃天下的高手。
  一般情況下﹐每次爭天下的勝利者﹐比如劉邦、楊廣、李淵、趙匡胤﹐都是此中高手。而做了墊腳石的失敗者﹐卻是水平大多差得遠。差得有多遠﹖比如楚霸王項羽﹐勇猛強悍敗到悲壯。但照勝利者劉邦吐槽﹕「他連個范增都用不好﹐拿啥和我爭﹖」成敗之間﹐基本就是這麼大差距。
  朱元璋的實力﹐也是公認此中強者。但卻有一樣﹐卻是整個中國古代史上﹐絕無僅有的特殊情況!他一生踩掉的對手們﹐秀下限犯二的不少﹐但最重要也最生死對決的二位﹕陳友諒和張士誠﹐卻是與他一類的梟雄人物。上面各條成功經驗﹐不但同是樣樣全佔﹐好些的技術含量﹐更叫朱元璋都自嘆不如!
  陳友諒與張士誠﹐這二位的水平有多強﹖不誇張說﹐拿著先前歷代開國皇帝的光輝事跡比﹐都是毫不遜色。他們一個窮漁夫﹐一個鹽販子﹐拉隊伍打出大家業。陳友諒佔著地廣土肥的湖廣﹐張士誠拿下富得流油的江南﹐都是錢糧滿倉。更恐怖的是技術裝備﹐比如張士誠的大型銅炮﹐陳友諒的城牆高巨型艦隊﹐全是全球領先水準﹐讓朱元璋只有眼饞的份兒。後來大明開國﹐更被打包全收﹐開花結果極多﹐比如神機營強大的火力﹐和鄭和橫掃亞非的無敵艦隊。
  僅這幾樣說﹐朱元璋的高築牆廣積糧﹐比上這二位土豪﹐一直窮掉渣。而且這二位土豪不但牛氣﹐招攬人才更大氣﹐認準是人才﹐給官給錢都豪氣﹐出手就猛砸﹐陳友諒一次打賞﹐就是成百上千的地﹐張士誠除了給地還給園子﹐全是今天高價景點的蘇州園林﹐當時也是黃金樓盤。其心腹人才的忠誠度﹐更是強得可歌可泣。陳友諒的愛將張定邊﹐大明都開國了還是寧死不降﹐乾脆跑到福建當和尚。類似悲愴感慨故事﹐民間至今流傳。
  而比起這些閃光事跡來﹐他們五百年間最令後人懷念的﹐卻是愛惜百姓。在那個搶地盤白熱化的年代裡﹐他們和朱元璋一樣﹐各個都似大酬賓回饋客戶的熱心商家﹐各種仁政福利極多。甚至後來朱元璋開基建國﹐一心一意發展建設﹐對二位老對手的生產經驗﹐更是虛心學習。「洪武盛世」開創中國歷史新紀錄的農業產量﹐該有他倆的軍功章。這二位的人氣﹐也因此在民間長期高。陳友諒的墓地在長江大橋下﹐明清以來拜祭從未間斷﹐至今蘇州老百姓每年陰曆七月三十要燒的九四香﹐更是為了紀念張士誠。他們造福百姓的光輝歲月﹐從未被遺忘。
  但這樣倆位堪稱完美的英雄﹐為什麼還是贏不過朱元璋﹖因為這幾條成功經驗﹐都是硬實力﹐朱元璋真正勝出的﹐卻是軟實力。確切說來﹐就是他做過的三件小事。
  第一件小事﹐是多「睡了一覺」。那是至正十六年(1356)﹐羽翼初豐的朱元璋﹐發動了對集慶(南京)的總攻!這一戰從目標說﹐是為了撈人生第一桶金﹐從後果說﹐朱元璋以此為基地﹐攢下了爭天下的大本錢﹐真箇佔了大金礦。如此撈金搶礦的大戰﹐本該殘酷激烈﹐誰知開打就意外收穫﹐城外元朝守軍陳兆先部招呼了兩下﹐竟立刻送上門﹐不打了﹐三萬六千弟兄要投降。這事乍一看﹐是撈上來一網大魚。但實際上﹐撈來的是鯊魚!
  戰亂年代最不靠譜的﹐就是亂兵的忠誠度﹐有兵有實力的軍隊﹐好比有人脈資源的弄潮兒﹐跳槽就像家常便飯。至於剛收完東家錢﹐轉眼就拆東家店的缺德事﹐更是天天不新鮮。陳兆先部就是如此﹐要是降不住﹐那就是嗜血鯊魚﹐管把朱元璋咬得遍體鱗傷。這殘酷考驗﹐弄得朱元璋麾下集體緊張﹐但朱元璋卻十分輕鬆﹐直接走進陳兆先營地﹐迎著三萬多人滿腹狐疑的目光﹐大大咧咧吩咐﹕」老子晚上要睡覺﹐麻利給我找五百人來﹐帶好傢夥給我站崗。」。
  於是撤去老護衛的朱元璋﹐在一群全副武裝降兵的站崗放哨下﹐放輕鬆的脫衣上床﹐很快鼾聲如雷﹐睡到第二天早晨太陽曬屁股才起﹐披衣走出營房﹐就見眼前刷刷跪了一地﹐陳兆先帶著降兵們滿眼熱淚﹐效忠!此情此景﹐以史書上的話說﹕「感帝大度﹐效死力。」一支先前定時炸彈般的軍隊﹐就這樣從此耿耿忠誠﹐成為取天下的強悍戰力。
  因為在這個糾結難題面前﹐朱元璋卻深知一件事﹐陳兆先們過往很能打﹐很刺頭。但他們要的東西很簡單﹕「信任」。以企業管理的說法就要歸屬感!朱元璋的對症下藥﹐就是這麼簡單﹐睡覺我都不會防你﹐咱還不是一家人﹖正是這次歸屬感﹐後來鄱陽湖決戰起了大用﹕被陳友諒巨型戰艦火炮壓制的朱元璋﹐組成敢死隊火燒戰船﹐絕地反擊扭轉戰局。擔當這九死一生敢死任務的﹐就是這支部隊。當年驚懼過的陳兆先﹐更毫不猶豫衝鋒在前﹐壯烈殉難於鄱陽湖。這就是歸屬感的力量!
  放在陳友諒、張士誠身上﹐這力量就真弱。陳友諒連分兵去圍個城﹐都要提防叛變。後來鄱陽湖決戰﹐剛打沒幾個回合﹐基層官兵就組團跑路﹐仗沒打完就快成光桿司令。張士誠最後守蘇州﹐打的悲壯慘烈﹐但周邊的杭州等要地﹐基本都是沒打幾下就掛白旗﹐沒幾天就把蘇州鬧成孤城。忠誠良將再多﹐沒歸屬感也攔不住這事。
  當然補充說明下﹐朱元璋敢睡這覺﹐是因為他瞭解陳兆先們。換成元朝名將察罕鐵木兒﹐也就是《倚天》裡趙敏的老爹﹐打益都時招降紅巾軍﹐也是盔甲不穿保鏢不帶﹐過去噓寒問暖﹐猴急著要建立歸屬感﹐卻正中了紅巾軍的套﹐悲慘遇刺身亡。寧死不降的紅巾軍﹐和求歸屬的陳兆先﹐根本不是一回事﹐學歷史﹐也最怕這樣形而上。
  多睡一覺﹐十分舒坦﹐但第二件事﹐睡覺都會心塞多吃一次虧。老人常說﹕「吃虧是福!」年輕人聽了﹐卻總一臉不屑﹕「老腦筋。」但朱元璋最後拿到的君臨天下﹐卻是結結實實﹐以一次極度窩心的吃虧換來。
  那是至正十三年(1353)﹐二十六歲的朱元璋﹐還是濠州豪強郭子興的馬前卒﹐事業總算起色﹐拉了七百多人的隊伍。正想幹點事業﹐卻不想濠州城各種內鬥﹐包括郭子興在內五位元帥互相死掐﹐街頭火併了好些場﹐鬧劇內訌來回折騰﹐好幾次差點把自己繞進去。
  好比一家公司﹐好容易升職加點薪﹐沒想到高層內鬥白熱化﹐正常運營全癱﹐眼看就是要歇的樣﹐不走還等啥﹖可想走﹖造反不是旅館住店﹐哪能是說走就走的旅行﹖五個元帥如狼似虎﹐哪怕名義上的老丈人郭子興﹐也不是個好伺候的主﹐又是被猜忌得極厲害的時候。想拍屁股走人﹖要麼留下你的命﹐要麼留下你的兵。是老老實實窩在這裡﹐繼續跟這沒前途的團隊等死﹖還是赤條條來赤條條去﹐被搶一樣扔下家當﹐跑別處去從頭再來﹖
  朱元璋的回答毫不猶豫﹕「留下兵!」對這件事﹐後來的史家也是各種贊﹐說他厚道的有﹐說他拿得起放得下的更有﹐但真正決定他後來命運的﹐不止是咬牙吃虧﹐而是吃過虧後的一件事!
  大氣交出七百個兵﹐哄得名義岳父郭子興心花怒放﹐也就換得了一個金子般的機會﹕走之前可以從這七百兵裡帶點人。於是朱元璋認認真真﹐選出了二十四位。這件事有多重要﹖看看他選的人就知道﹕徐達﹐湯和﹐周德興﹐郭英… …這不止是他最親近的童年夥伴﹐更是有一位算一位﹐各個軍事才能出眾的將才﹐後來橫掃南北的頂級軍事家。
  以犀利的眼光﹐把一次沉重的吃虧﹐化腐朽為神奇的變成大浪淘沙的選拔﹐真正組建自己最核心的成功團隊。吃虧是福﹐不是白白忍受﹐而是從吃到的虧中﹐抓住關鍵的福。這個大虧的後果﹐不幾個月就立竿見影﹕離開濠州的朱元璋一路發展﹐滾雪球般的又有了幾萬人﹐然後橫掃滁州和州﹐更在兩年後趁郭子興過世﹐順利接管了一切﹐吃得起虧﹐就能拿得回來。
  而比起吃不得虧的陳友諒、張士誠﹐以後的一次次較量裡﹐仔細看看過程﹐所謂的爭天下史﹐就是朱元璋的吃虧史﹐不是今天吃敗仗﹐就是明天吃地方﹐卻是一步一個腳印﹐該怎麼打步步為營﹐絕不被吃虧干擾。終於似機械流程操作般﹐徹底吞掉倆大對手。
  比起這條來﹐陳友諒、張士誠的差距﹐那更是判若雲泥﹕陳友諒可以為在洪都城吃點虧﹐就放棄直撲朱元璋老窩的機會﹐傻乎乎在洪都城下乾耗。更可以為了在鄱陽湖上吃點虧﹐就急火火跑到岸上紮營。甚至就為突圍吃點虧﹐就白白放棄黃金撤退機會。張士誠卻更雷﹐就為小戰吃點虧﹐就放棄夾擊朱元璋的機會。這二位一次次吃不起虧﹐也就最後造就了朱元璋的大便宜。
  睡得起覺﹐吃得起虧﹐成就了朱元璋併吞四海的偉業。等到洪武元年時﹐他已一統南北﹐締造大明王朝﹐風光君臨天下﹐走向人生頂峰。這樣的輝煌﹐哪怕再淡定的人﹐怕也很難撐不住﹐誰要是有這天﹐經常做夢都叫醒﹐朱元璋這時候﹐又笑醒了幾次﹖
  情況恰相反﹐以《明實錄》和《明史》的說法﹐這人生的風光年華﹐卻是朱元璋一生最嚴肅不苟言笑﹐甚至憂心愁愁的時候。每天群臣眼前﹐都是一派不苟言笑﹐也只有在考察皇子學業時﹐言談才會稍有點緩和。與皇后馬皇后談天﹐更總談到唉聲嘆氣。甚至到了這年生日的時候﹐本該普天同慶的好日子﹐他卻做出一件令全體臣工驚呆的事!
  他把自己關進深宮裡﹐望著父母的畫像流淚﹐甚至接見臣下處理國事時﹐眼睛都是通紅﹐聲音也是嘶啞。大臣請求熱鬧慶祝一番生日﹐卻被他一頓怒喝。怒完後才淒然解釋﹕「自己想起了過世的父母﹐想起了那餓殍遍野的童年﹐實在心痛不已﹐生日也難過。」。
  這正是他多做到的﹐倆位老對手已經看不到的事情多流了一次淚。表面說來﹐這是一個成功人士﹐在特殊的日子裡憶苦思甜。但事後朱元璋的詔書告訴大家﹕「他的眼淚裡﹐絕不止是痛苦的革命家史﹐更是大明朝百廢待興的困苦現實。」那時的大明朝﹐苦到什麼地步﹖長江以北的城鎮﹐經常都是廢墟﹐鄉間倒斃的屍首扎堆﹐田地大片荒蕪﹐好些原先數萬人的城池﹐這時只剩下數百人。天災依然不斷﹐糧食大面積減產﹐人口損失嚴重﹐勞動力到處不足。
  從放牛娃到皇帝的奇蹟背後﹐是中國古代史上最艱難困苦的王朝開局。以朱元璋詔書裡的話說﹐想到如今的農民們﹐正過著比自己童年還不如的日子﹐像自己父母一樣受苦﹐他還過個什麼生日﹖這個心態有多可貴﹖陳友諒不曾有過﹐作亂害死老領導徐壽輝後﹐就猴急改國號稱帝。張士誠也不曾有過﹐打下富庶的江南﹐就像放了羊一般撒歡﹐成日關門享樂﹐以朱元璋自己的感慨說﹕「張士誠啥都不比自己差﹐差的就是這條﹐剛有點地盤就先玩﹐自己比他強的﹐就是這心態。」。
  再看看剛鬧騰點動靜﹐就花天酒地的瓦崗軍﹐還有端掉了長安﹐就濫殺無辜的黃巢﹐甚至還有三百年後﹐進了北京城就撒歡亂搶﹐白白給清軍入關做嫁衣裳的李自成。就知道朱元璋這多哭的一場﹐避開了農民起義一個多麼嚴重的悲劇。因為有這把淚﹐本來有可能腐化的新政權﹐這下繼續高壓。因為有這把淚﹐舉國的官員有了壓力﹐屯田墾荒招撫流民的建設﹐從此大面積鋪開。更因有這把淚﹐大明王朝創造了中國古代史上空前絕後的奇蹟﹕不能像漢唐一樣和親送女人﹐面對依然慘烈無比的對元朝戰爭和沉重軍費壓力﹐一手抓建設一手浴血奮戰﹐竟真箇打回太平江山﹐換得民生安樂的洪武盛世!
  同樣的一把椅子﹐如果換成陳友諒、張士誠坐﹐又會是怎樣﹖僅看缺了的這三件事﹐就極有可能是李自成、黃巢的翻版﹐人心思治國﹐哪怕短暫太平﹐接下來恐怕繼續亂!當然這二位英雄﹐確實沒有驗證機會﹐哪怕歷史可以假設﹐可以像打遊戲一樣快進重來﹐把三位所有的生死對決﹐倒退重來一遍。無論時間地點如何改變﹐唯一不會改變的﹐只能是結果!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