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搶救OHCA!外傷、非外傷預後差異大 醫曝關鍵

搶救OHCA!外傷、非外傷預後差異大 醫曝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OHCA外傷型、非外傷型,院前救護、到院救治皆重要。

彰化地檢署某47歲檢察官,去年10月突然在家中昏倒送醫,一度失去生命徵象,經彰基醫學中心搶救後救回一命,經過7個月休養,這位檢察官身體復原狀況良好,目前正積極復健中。另名在遭無照駕駛撞傷的陳姓小妹妹,在車禍後呼吸心跳停止,經過近30分鐘的心肺復甦後恢復心跳,送往彰基醫學中心搶救,目前生命徵象雖然穩定,但昏迷指數一直維持在3分,沒有更好的進步。

OHCA外傷型、非外傷型 院前救護、到院救治皆重要
彰基醫務秘書、急診暨重症醫學部主任林晏任表示,一般來說,到院前心跳停止俗稱OHCA,它其實就分為兩種,一種是外傷型,比如說車禍撞到頭,陳姓兩姐妹其實就是這樣子;另外一種是非外傷型,比如突然在家裡昏倒,日前發生某檢察官昏倒的案例就是這樣。而外傷的存活率本來就相當的低,以全世界的數據來說,整個存活率不到3%,如果是非外傷的話,存活率是稍微高一點,可以到10%。

林晏任醫秘指出,一般來講,OHCA的存活率可能不到10%,但是有幾個很重要的因素:第一,必須有很好的到院前救護,可以保存一部分的大腦功能。第二,很重要的是到達醫院和急診室跟加護病房的救治,比如有使用葉克膜、低溫療法,或是趕快打通心血管、做心導管及打通血管等。

幹細胞治療尚未核准腦傷患者 調整治療方式確保安全
至於幹細胞治療方面,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規範,目前尚未核准對腦傷患者使用幹細胞治療的政策,原因主要在於實證醫學上無法證實有其療效;彰基以實證醫學的方式持續評估並調整治療方案,確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復。

彰基醫務秘書、急診暨重症醫學部主任林晏任醫師表示,陳小妹妹的生命跡象都還穩定,沒有特別的變差,進展也是有的,但比較緩慢;院方準備讓她轉到慢性的照護機構,進一步再治療並且做復健。

到院前OHCA 仍有機會神經學預後良好
彰基在這三年有超過20位的病人,都是到院前OHCA,然後神經學預後良好,甚至可以回去原本的工作崗位工作的,像先前發生的檢察官,還有前幾年打棒球打到一半突然心跳停止倒下去的,也有幾位偏鄉醫師因為心跳停止昏倒的,甚至有OHCA二次也可以救活,所以整個關鍵在於到院前救護,到院前有沒有人趕快幫他做CPR和急救,到院後也必須要有很堅強醫療團隊來救治,這樣病人的存活率就會提高。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