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運動抗疫 提升氧氣攝取量

運動抗疫 提升氧氣攝取量

運動抗疫 提升氧氣攝取量

身體面對感染,需要全身總動員抵抗外來的病毒或細菌,尤其每天進出肺臟的空氣超過一萬公升,容易成為病源、毒物進入體內的門道,引發呼吸道症狀,臺南市大安婦幼醫院院長陳勝咸表示,當有病源、毒物等進入身體,體內需要足夠的氧氣來幫忙抗疫,因為「有氧呼吸」是人體利用生物大分子的最有效方式,建議透過運動提升氧氣攝取量,有助於幫助身體抗疫。

曾擔任永康奇美醫院婦產科部長的陳勝咸院長表示,肺臟體積雖然不大,但從氣管、支氣管、細微支氣管,連接近六億個肺泡,攤開來面積相當於一個網球場,是人體皮膚面積的八十倍,更是和外面接觸最大的器官。人體免疫系統的動員需要氧氣來支援強化,氧氣被自由基化來消滅病原,所以組織復原需要氧氣,有病在身的人更是不能離開氧,即使全身無法動,但至少胸部也要動,而運動是幫助人體攝入大量氧氣的好方法。

好的呼吸方法有助於氧氣攝取量,陳勝咸也介紹四種很好的呼吸方法,腹式呼吸法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一種,訣竅在於「主動使用橫膈膜」。一般人若無特別練習,多為胸式呼吸,肺部氣體進出部份通常只佔一半,僅肺的上半部在工作;中下肺無法有效應用,長期不用往往造成肺葉退化、彈性變差,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而造成缺氧。腹式呼吸可以做到慢且深的呼吸,可促進副交感神經,放鬆身體,燃燒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促進消化,經由橫隔膜、腹部的上下活動,可達到內臟振動的效果,改善腸胃不適,加上副交感神經調整免疫力,使身體更能得到調理。

背部呼吸法次日本物理治療師今井俊太所推介,鍛鍊呼吸相關肌肉群,可使呼吸變深,也有舒緩痠痛的功效。其方法為盤腿席地,將身前屈,並伸直兩手臂到手著地,維持此姿勢,來做深呼吸,剛開始會有些困難,但隨著呼吸練習,會感覺身體暖和。

陳勝咸院長指出,鞠躬呼吸法方法為緩緩吐氣,自心窩處開始從上半身往下倒至極限,從腹部開始把氣吐出,再緩緩吸氣,另從脊椎一節一節緩緩往上,恢復原來的位置。肌肉運動部分,做擴胸運動可提高「氧氣攝取量」。另外,全身的肌肉都要動起來,尤其是需要循環供氧的部分,更需要運動,如高舉手運動像在喊「凍蒜」,或躺著懸空作騎腳踏車的運動,也提醒大家人活著就要動,有好的呼吸方法加上好的運動,才能夠提高氧氣攝入量,並達到符合人體所需。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