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疫苗與藥物 防疫利器

疫苗與藥物 防疫利器

疫苗與藥物 防疫利器

國內已連續52天未有本土個案,社區相對安全,未來期待疫苗、相關藥物研發才有助於疫情控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次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台灣在政府與全民的努力下,防疫有成。然而,面對國際疫情尚未緩解,用於新型冠狀病毒預防及治療的疫苗與藥物將是後續防疫工作的重要利器。

目前如何因應年底疫情還持續之下,疫苗、藥物目前國內外狀況。在疫苗部分:目前全世界有100多個不同研究單位在進行疫苗的研發,進入到臨床的有10個,其中核酸疫苗3件,包含RNA疫苗和DNA疫苗;重組病毒疫苗2件,利用腺病毒做為載體接上新冠病毒抗原;不活化病毒疫苗4件,傳統疫苗,包含減毒疫苗、死毒疫苗;次單位疫苗1件,針對新冠病毒上的某個抗原,利用遺傳工程技術大量生產並做成疫苗。

指揮中心研發組組長梁賡義指出,面對全球性的防疫需求,與其盼望國外能夠供應足夠的疫苗給台灣,我國必須要厚植自製疫苗的能力,以滿足國內的防疫需求,並且兼顧國際防疫合作。因此,在疫情發生初期,產學研界即啟動投入疫苗研發。例如,國衛院利用4種技術平台同步開發,最快在今(2020)年秋季即可進入人體臨床試驗;中研院開發的奈米疫苗,目前也正進行疫苗劑型與劑量的優化。前述兩個研究單位的成果均已與國內廠商洽談並啟動合作。此外,國內廠商所開發的疫苗也預計於今年底前可進入臨床人體試驗。同時,政府也不曾放鬆步調,持續提供相關輔導,已大幅縮短疫苗開發時程。

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新藥開發方面,國內學研界也積極研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候選藥物,例如國衛院團隊已找到具抑制新冠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從初步實驗結果顯示極具有開發的潛力及價值。中研院團隊篩選出新冠病毒主要蛋白抑制劑,此強效的蛋白抑制劑,可在體外抑制新冠病毒複製。長庚團隊以及國衛院、預醫所團隊也分別找到單株抗體藥物,其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能力高達90%以上。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