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健康] 偏頭痛 200萬人受害

偏頭痛 200萬人受害

偏頭痛 200萬人受害

一名中年婦女從高中時期就開始偏頭痛,由於她的母親也飽受偏頭痛所苦,過去廿年都學著母親以感冒糖漿治療偏頭痛。初期效果顯著,但隨著頭痛發生頻率提高,用量也持續上升,甚至一天最多喝八瓶才能控制頭痛。長期服用感冒糖漿導致她只要頭痛發作,不喝感冒糖漿就全身不對勁,明顯藥物成癮。最後,不但頭痛未控制,還因此出現焦慮、失眠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也經常因頭痛而請假,耽誤工作。

國內約二百萬人深受偏頭痛所苦,盛行率為九點一%,且以女性為大宗,女性盛行率高達十四點四%,是男性的三倍。廿至四十歲女性平均每五名有一人是偏頭痛受害者。另,父母有偏頭痛,小孩有七十五%會有偏頭痛;若母親有偏頭痛,小孩有五十%機會會有偏頭痛。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暨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任林高章表示,偏頭痛屬於一種體質性頭痛(原發性頭痛),其病因來自於三叉神經敏感化,以及腦血管的神經性發炎,雖沒有立即危險性,但痛起來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根據研究指出,大部分源自於遺傳和荷爾蒙的影響,甚至氣溫變化、環境因素等都可能讓患者刮起腦內風暴。

氣溫與氣壓變化亦可能造成偏頭痛的發作。台灣頭痛學會名譽理事長暨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醫師表示,台灣近來屢創高溫,門診偏頭痛人數增加約一成,主因是患者進出酷熱的戶外與冷氣房,強烈溫差易誘發發作。近年陸續有研究發現,偏頭痛患者帶有對溫度、痛覺敏感的基因,因此當溫度變化時,特別容易發作。而低氣壓的颱風來襲,患者發作頻率亦會增加。

偏頭痛的診斷標準:「五-四-三-二-一」,重複性頭痛至少出現「五」次以上、疼痛時間「四」小時∼七十二小時(「三」天);以下四項滿足「二」項,一、中、重度的頭痛(疼痛指數七∼十),二、單側發作,三、博動性(跳動性),四、日常工作(走路)會惡化頭痛;以下二項滿足「一」項,一、噁心(或)嘔吐,二、畏光(且)怕吵;排除其他器質性病變。

慢性偏頭痛的定義是頭痛持續三個月以上、每月十五天以上、每天四小時以上,且十五天中有八天被診斷為偏頭痛,應透過神經科頭痛專門醫師正確診斷與治療,以降低對生活的影響。

民眾若每月因偏頭痛使用超過四次止痛藥,應尋求神經科頭痛專門醫師診治,以有效治療或預防偏頭痛。今年二月起,健保有條件給付肉毒桿菌素用於慢性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若診斷為慢性偏頭痛患者並使用過三種以上預防性藥物無效,可與主治醫師討論申請,是慢性偏頭痛患者福音。

除了透過藥物進行預防與治療,更要搭配生活調適。作息正常、充足睡眠、規律運動,每天補充二千至二千五百cc水分,避免菸酒與過度激烈運動,都能有效減少發作。此外,避免辛辣、煙燻等刺激性飲食,與易誘發自身頭痛之食物(如起司、巧克力、柑橘類、紅酒…等)。最後提醒,誘發頭痛非單一因素,工作壓力或女性月經週期前後,都可能引起密集又突發性的偏頭痛,因此,減少壓力、緊張或焦慮的情緒,保持身心平衡,有助長期穩定控制病情。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