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眩暈除治療外 做好5項保健措施

眩暈除治療外 做好5項保健措施

眩暈除治療外 做好5項保健措施

眩暈發作時常令人感到很不舒服,有些人甚至連站都站不穩。

專家看法

執業中醫師李淑芬表示,傳統中醫認為,眩指眼花,暈指頭暈,輕微眩暈的人,眼睛閉起來就可停止,但是嚴重眩暈的人,發作時就如同坐車、坐船一般,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是伴有惡心、嘔吐、汗出等症狀,甚至最嚴重者可能突然昏倒。

李醫師指出,中醫認為,就眩暈發病部位來說,這種病常以肝、脾、腎三臟失常最常見,病程為新病者多出現實證,久病者多出現虛證,身體壯碩者以實證比較多,身體虛弱者以虛證較常見。倘若是肝失常,主要是肝陰不足或肝鬱化火,進而導致肝陽上亢,臨床上患者兼有頭脹痛、面潮紅等症狀。

李醫師指出,倘若是脾失常,主要是痰濕內生、食慾不振,進而導致眩暈頭重,兼見嘔吐、噁心、耳鳴等症狀,或是氣血虧虛、食慾不振,伴隨面色慘白、肢體乏力等症狀;倘若是腎失常,主要表現為腎精不足,大多兼有腰痠腿軟、耳鳴如有蟬聲等症狀。

建議患者除了接受治療之外,平常仍應做好五項保健措施,亦即盡量避免精神刺激、戒除菸酒不良嗜好、性生活必須控制、平常不要過勞、持之以恆的規律運動。

中醫療法

1.倘若是肝陽上亢,患者出現昡暈耳鳴、頭痛且脹、遇勞及惱怒加重、面時潮紅、少寐多夢、口苦、舌紅苔黃,治宜滋養肝腎,平肝潛陽。

2.倘若是氣血虧虛,患者出現眩暈、動則加劇、遇勞則發、面色無華、唇甲不華、髮色無澤、心悸失眠、神疲懶言、飲食減少、舌淡,治宜補養氣血,健運脾胃。

3.倘若是腎精不足,患者出現眩暈、耳鳴、精神萎靡、失眠、多夢、健忘、腰膝痠軟、遺精,患者又分腎陰虛、腎陽虛。腎陰虛患者兼有五心煩熱、舌紅,治宜滋陰補腎填精,腎陽虛患者兼有四肢不溫、形寒怕冷、舌淡,治宜溫陽補腎填精。

4.倘若是痰濁中阻,患者常見眩暈、頭重、胸悶、噁心、吃得少、多寐、舌白膩,眩暈發作時常暈到不行,會感到整個天旋地轉,治宜健脾和胃,燥濕袪痰。

貼心小叮嚀

倘若眩暈屬於氣血虧虛、腎精不足,注意營養攝取,平常避免過勞;倘若眩暈屬於痰濁中阻,最好少吃甜食、冰冷物及油膩類食物;倘若眩暈屬於肝陽上亢、痰濁中阻,最好定期量測血壓避免中風,發作期間密切注意,一旦發生中風立即送醫診治。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