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缺維生素D 肺炎風險增77%

缺維生素D 肺炎風險增77%

缺維生素D 肺炎風險增77%

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於歐美國家又再次升高,隨著氣溫一路下滑,又將進入冬季流感好發期,除了做好防護,提升自身免疫力也很重要;根據最新發表研究顯示,營養可能會是影響染疫的一大關鍵,九月《美國醫學會雜誌網路開放版》(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發現,相較於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足夠的人,維生素D缺乏者其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增加七十七%,有極高相關性。

芝加哥大學Meltzer教授及其同事分析了四八九位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患者在美國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之前的電子健康記錄,資料顯示一二四位(二十五%)患者血中的維生素D濃度不足,而二八七位(五十九%)患者則濃度足夠。研究人員接著追蹤這些患者從三月三日至四月十日的健康狀況,發現缺乏維生素D的受試者中有二十二%感染新冠肺炎,但維生素D濃度足夠者只有十二%染疫。此研究也發現,缺乏維生素D會使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陽性結果風險升高七十七%,相較我們認知有較高風險的老年因素,檢測陽性的可能性僅升高六%。研究推論,過去已發現維生素D可增強先天免疫力,因此可能可減少COVID-19的感染和傳播;另外維生素D可調節後天免疫功能,清除病毒並減少發炎反應,其中控制新冠肺炎重症的過度發炎反應便是治療中的一大目標,而維生素D正可能幫上這個忙。

維生素D既然在人體免疫佔有一定角色,民眾的攝取足夠嗎?依據台灣二○一三至二○一六年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若加總「缺乏」及「邊緣缺乏」盛行率來看,男性十三至四十四歲及四十五歲以上血液中維生素D不足比率分別將近六成及四成,女性更高達八成及六成,是國人最缺乏的維生素。

那日常生活中該如何獲取維生素D?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吳至行主任表示,國人維生素D攝取建議量,一至五十歲為每日五微克(200I.U.),五十一歲以上為十微克(400I.U.)。而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主要來源是經由曬太陽於皮膚表面自行合成,建議選擇非正午時分,露出臉部及全部手腳,經由陽光照射約十至十五分鐘,即可產生約800-1000I.U.的維生素D,冬天或北部地區則須增加二至三倍時間。吳主任另提醒抹防曬油日曬是無效的,如為避免曝曬過多受傷,可以轉換皮膚照光位置。

冬天往往缺乏陽光,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蔡佳君營養師也建議輔以飲食補充所需,例如鮭魚、鯖魚、旗魚、鮪魚、大比目魚等富含較多脂肪的魚類、魚肝油、雞蛋(蛋黃)、添加維生素D乳製品如牛奶、起司等;植物性來源如菇類(經日曬)、藻類等也有少量維生素D。

疫情期間除了勤洗手、戴口罩,別忘了外出活動、曬太陽,維持基本運動量,以及透過均衡飲食,使體內有足量維生素D。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