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醫曝4款疫苗過敏發生率

醫曝4款疫苗過敏發生率

醫曝4款疫苗過敏發生率

國內迎最大規模疫苗接種,許多人擔心接種後過敏,醫師強調,疫苗過敏發生率很低,國內AZ疫苗過敏發生率僅百萬分之一•八九,其次依序為莫德納約一•三四、BNT約○•九二、高端疫苗約○•七二。

第十二輪COVID-19疫苗是史上最大規模接種,BNT、AZ、莫德納疫苗全面開打,接種疫苗後的過敏問題令許多民眾擔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上午舉辦研討會,邀集醫師分享臨床經驗。

與會的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醫師李必昌表示,疫苗過敏雖然嚴重,但發生率相當低,根據不同疫苗,過敏反應發生率也略有不同,常見疫苗如白喉、破傷風、百日咳三合一疫苗過敏發生率約百萬分之三•六,德國麻疹疫苗約一•八、流感疫苗約○•八。

在COVID-19疫苗方面,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截至十月廿一日,四種疫苗以AZ疫苗出現的嚴重過敏反應最多、約為百萬分之一•八九,其次依序為莫德納疫苗一•三四、BNT疫苗○•九二、高端疫苗○•七二。

李必昌說,反觀美國,莫德納、BNT等mRNA疫苗嚴重過敏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二•五至十一,AZ疫苗較低約一•八。

進一步分析,美國去年十二月十四日至今年一月十八日期間,疫苗嚴重過敏者自廿七歲至六十歲都有,其中八十一%過去有過敏病史,卅三%曾有藥物、疫苗、食物嚴重過敏史;至於過敏發生時間,有七十一%在接種後十五分鐘內發生、八十六%在卅分鐘內發生,以皮膚症狀為主,包括蕁麻疹、血管水腫、喉嚨緊緊的,但個案最後全數恢復。

李必昌指出,根據目前了解,COVID-19疫苗過敏可能和「賦形劑」有較直接的關係,mRNA疫苗賦形劑為聚乙二醇,阿斯特捷利康(AZ)、嬌生、諾瓦瓦克斯(Novavax)則為聚山梨酯,國產高端疫苗則使用不同賦形劑,可能是過敏反應較少的原因之一。

李必昌提醒,疫苗過敏症狀主要集中在五大系統,包括「皮膚」可能出線紅疹、蕁麻疹、紅腫、癢、發熱;「呼吸道」可能出現咳嗽、嘯鳴、胸痛、胸悶、吞嚥困難、鼻塞;「腸胃道」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痛;「心血管」症狀則有頭暈、頭重腳輕、蒼白、休克;「神經」症狀則可能有「快死要掉」的感覺,提醒民眾接種後可特別留意。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