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5G個人疼痛評估與治療

5G個人疼痛評估與治療

5G個人疼痛評估與治療

根據門診臨床統計,常見的疼痛不外乎包括:下背痛、骨盆腔綜合徵、纖維肌痛症、肩頸痛、五十肩、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頑強性頭痛、偏頭痛、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以及全身痛(是否合併代謝、內分泌及情緒問題)等,其中尤以下背痛及骨盆腔綜合症候群、纖維肌痛症、肩頸上背等問題是最常見;甚至是COVID-19疫後造成的莫名疼痛也是門診常見。張麟醫師表示,操勞忙碌一整年,全身上下多少積累惱人疼痛,找時間進場保養維修,投資自己健康,讓自己擁有最佳狀態迎接新的一年。

一名六十九歲男性,三年前接受腰椎一至五節融合手術,術後六個月再度發生下背痛,近一兩個月痛感加劇,曾進行復健及物理治療兩年合併藥物服用,但治療無效,導致整個下背重重緊緊僵硬痛,薦髂關節處有痛點。經主訴診斷後先安排雙側腰椎第二背根神經節注射,疼痛改善約五成,另進行雙側薦髂關節注射,短暫改善後再度復發,最後對患者施行脈衝波高頻熱凝電刺激療法而獲得明顯改善。

「疼痛成因是百百千千種及多面向,若醫師無法有充分時間的聆聽患者自訴症狀再判斷病因並妥善安排必要的檢查之下,最後還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或仍是例行回診拿藥,而病痛問題一直無法獲得快又有效的解決,病患往往要飽受疼痛的長期折磨而無法有效地獲得妥善精準治療,這是現行醫療環境下的問題」,張麟醫師表示,五G個人健康的多面評估與精準治療可讓病患獲得完善的醫療品質與全面個人化的健康照護,五G原則即是:優先排除及處理緊急及嚴重問題;傾聽病患主訴及觀察與完整評估;接下來才是治療,目標為症狀改善,矯正背後力學結構異常或營養素失衡問題,再依據病人情況訂定個人化五G治療計劃。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