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內熱陰傷為消渴症主要病機

內熱陰傷為消渴症主要病機

內熱陰傷為消渴症主要病機

中醫師黃純慧表示,傳統中醫認為,內熱陰傷是消渴症主要病機,又分為上消、中消、下消等三消,主要是根據症狀輕重程度進行區分,同時中醫也常依三消分別治療。

黃醫師指出,上消患者常見肺熱津傷、煩渴多飲、口乾舌燥、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洪數等症狀,治宜清熱潤肺、生津止渴,適合用消渴方;中消患者常見胃熱熾盛、多吃易飢、口渴、尿多、身材消瘦、大便乾燥、苔黃、脈滑實有力,治宜清胃瀉火、養陰增液,適合用玉女煎,或益氣養胃、清熱生津,適合用白虎加人參湯。

下消通常是腎陰虧虛,患者常見尿頻量多、混濁如脂膏或尿甜、腰膝痠軟乏力、頭暈耳鳴、口乾唇燥、皮膚搔癢乾燥、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狀,治宜滋陰補腎、潤燥止渴,適合用六味地黃丸。

亦有陰陽兩虛患者,常見小便頻數,混濁如膏,甚至飲一溲一(喝多少、尿多少),同時伴隨面容憔悴、耳輪乾枯、腰膝痠軟、手腳欠溫、畏寒肢冷、男性陽痿或女性月經失調、舌質淡白、舌苔乾、脈沈細無力等症狀,治宜溫陽滋陰、補腎固攝,適合用金匱腎氣丸。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