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長期服胃藥 恐增細菌量

長期服胃藥 恐增細菌量

長期服胃藥 恐增細菌量

吃藥傷胃是常聽到的老提醒,病患常會要求醫師加開胃藥,或自行到藥房購買,但多數藥物對胃沒有傷害,胃藥也只能降低胃中酸度,長期服用反而有滋養細菌風險,使用任何藥物都應經專業評估;另一方面,如果家裡有剩餘藥物,千萬不要丟入馬桶或贈送他人,應該分類回收。

食藥署表示,胃藥或胃乳正確稱為「制酸劑」,作用僅為中和胃酸,降低胃部酸度,暫時舒緩胃酸過多不適,但胃酸是殺死細菌第一道防線,長期使用制酸劑,很可能增加腸胃細菌數量,並且吃藥不一定都要配合制酸劑,甚至特定藥物可能因此無效,使用任何藥物都應該諮詢專業人員,才能有預期效果。

另一方面,制酸劑雖然能夠暫時舒緩胃酸不適,但因藥品或幽門桿菌引起的胃腸潰瘍,不能達到治療效果外,也會有延遲就醫風險;食藥署強調,當胃腸發生不適症狀,最好主動就醫確認病症,由醫師開立適合藥物,才能治療胃病,不主動要求胃藥、不隨意併用胃藥、不長期服用胃藥,以免有非預期效果。

食藥署同時提醒,假使有多於藥品,千萬不要贈送他人或直接丟棄,每個人病情與體質不同,剩餘藥品不但有變質風險外,親朋好友病情也可能延誤,導致傷害擴大,直接丟入馬桶又會污染水源或生態,可以將剩餘藥丸、藥水放入夾鏈袋,混合茶葉渣與咖啡渣等,再夾封起來,就可以按垃圾分類回收。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