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慢性頭痛頻率變併局部神經症狀 警訊

慢性頭痛頻率變併局部神經症狀 警訊

慢性頭痛頻率變併局部神經症狀 警訊

斗六成大醫院神經內科林典佑醫師指出,有名慢性頭痛長達20年的患者至門診求醫,他提到近半年來頭痛的頻率增加,更同時伴隨著視力衰退與右臉麻木,檢查發現右眼後方長了顆腦瘤。

林典佑醫師提醒,慢性頭痛患者的頭痛頻率改變、合併局部神經學症狀的頭痛,都是危險性頭痛的徵兆,除此之外,如果頭痛會在躺平時加劇、在腹部用力時加劇、在睡夢中痛醒,或是如雷擊般的劇烈頭痛,也可能是危險性頭痛的徵兆,有類似的困擾建議患者可前往神經科門診就醫。

民眾在經歷頭痛時,心中總是擺脫不了腦瘤的陰影,其實只有不到千分之三的頭痛是由腦瘤引起的,醫師可藉由頭痛的特徵及臨床神經學檢查,得知是否有長東西的可能性以及是否需要進一步的儀器檢查。

除了危險性頭痛外,更常見的是功能性頭痛,在台灣尤其以張力型頭痛及偏頭痛為大宗,盛行率約9.1%,約有150萬人口之多,其中經歷慢性每日頭痛的患者約有3-5%,也就是說每天至少有10萬人飽受頭痛之苦。功能性頭痛雖不若危險性頭痛這般可怕,但發作起來卻是大大影響生活品質。

以往患者常單純依賴止痛藥來減緩偏頭痛,目前還有翠普登(Triptans)以及麥角胺鹼(ergotamine)可以治療偏頭痛;如果偏頭痛太常發生,也可考慮使用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抗憂鬱劑以及抗癲癇藥物作為預防性用藥。因此無論是哪種功能性頭痛,透過早期的診斷與預防性療法,都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