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體脂肪預測死亡風險卡準

體脂肪預測死亡風險卡準

體脂肪預測死亡風險卡準

一般人常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作為健康指標。加拿大最新研究發現,體脂肪比率比BMI更能精準預測提早死亡風險,研究顯示,與體脂肪較少者相比,體脂肪較多者更易面臨提早死亡威脅。

研究也發現,無論BMI多寡,都與提早死亡風險沒有關聯。研究人員認為,BMI無法真實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組成比率,或許BMI無法做為一項健康指標。

研究作者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放射醫學教授威廉•萊斯里舉例,有些人肌肉量很多,這些人若BMI值較高,就會被歸類於「體重過重」。身體組成成份會比體重來得重要。

上述研究成果發表於〈內科醫學年刊〉(AnnalsofInternalMedicine)。

在這次研究當中,研究人員分析五千四百多名成年人數據,這些人年齡多超過六十歲,研究人員安排這些人接受骨質密度檢驗,透過數據可以了解其體脂肪比率。研究結果顯示,體脂肪最多的人在往後四到七年內很容易面臨死亡關卡。

研究人員分析發現,與體脂肪比率百分之二十八到百分之三十二的男性相比,男性體脂肪比率若在百分之三十六以上,研究期間死亡風險便增加百分之五十九。

女性差異則比較小,與體脂肪比率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三十四者相比,女性體脂肪比率一旦超過百分之三十九,死亡風險便上升百分之十九。

相較之下,BMI被歸類於「肥胖」的人,死亡風險並不會比BMI「正常」者高。這些人的死亡風險甚至比BM值I在二十四、二十五以下「正常」者來得低。研究作者解釋,BMI值較低或許代表肌肉量較少或身體較脆弱,因而產生這種現象。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