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盲腸炎原因是什麼?盲腸炎腹痛位置、4症狀詳解

盲腸炎原因是什麼?盲腸炎腹痛位置、4症狀詳解



早安健康/曾盈慈報導

知名主持人曾國城曾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自己在年近半百時,因為壓力過大,遭受各種腸道疾病所苦,其中,盲腸炎也列名其中。普遍認為,壓力是導致盲腸炎的主因,實際上致病的原因又是什麼?盲腸炎究竟是盲腸的哪個部位發炎?突然間感到腹部疼痛,竟然也可能是盲腸炎作祟!有沒有辦法能夠預防痛起來要人命的盲腸炎呢?

盲腸的位置在哪裡?主要功能是什麼?

盲腸炎通常又稱為闌尾炎,是因為人們時常誤以為闌尾就是盲腸。實際上,人類的盲腸下方,有著直徑約3~5厘米,被稱為「闌尾」的細長囊袋,盲腸若一阻塞,就會發炎,引發強烈的痛楚。

一般認為「闌尾」是「人類在演化過程中頓失機能,一無是處的器官」,但最近的研究發現,闌尾中的含有高密度的淋巴組織,除了身為次級免疫器官幫助免疫細胞運作,同時也能保持腸道菌群的活動暢通,使腸道健康。

盲腸炎的原因與症狀

引發盲腸炎的原因有很多,多數為細菌入侵感染造成的發炎,常見的致病原因有以下六種:

闌尾的循環不佳、被糞便、食物殘渣等阻塞
糞便中的細菌或病毒入侵
淋巴組織過度增生
寄生蟲入侵
闌尾彎曲
生活習慣不佳、須時常喝酒應酬,以及壓力

雖然目前無法確切得知引發盲腸炎的具體原因,但醫學意見認為有可能是闌尾的循環不佳、室腔阻塞所造成。一旦闌尾黏膜所分泌的黏液無法排出,腸腔內的壓力就會逐漸升高,此時就容易受到糞便等包含的細菌入侵,使得闌尾腫脹不堪,進而壞死。其中,生活作息不佳、常常需要熬夜應酬,與處於高壓環境的人最容易導致盲腸炎。

盲腸炎會出現的症狀

1.發炎初期:上腹部、肚臍周圍突然感到疼痛,之後會有發燒、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的症狀。
2.疼痛轉移至整個腹部,接著持續疼痛,且疼痛位置會慢慢地往右下腹移動。
3.出現「反彈痛覺」,意即當你按壓疼痛部位,再將手放開之後,會感受到更加的疼痛。
4.一旦發燒超過39度,就會進入高度危險的時期,應盡速就醫。

盲腸炎的診斷與治療方式

盲腸炎診斷方式

自我確認闌尾炎的方式:觀察疼痛的部位是否會移動,且最後停留在右下腹部。當你按住疼痛部位再放開,是否感受到更痛的痛楚。

由於腹部疼痛的原因包羅萬象,要在疼痛當下立即確認是否為盲腸炎有其困難性,故會建議患者可向醫生尋求以下幾種方式幫助盲腸炎的診斷:

1.腹部觸診:按壓疼痛的部位,探查疼痛是從哪裡引起,藉此得知腹腔的狀態。
2.抽血檢查:症狀開始12小時後,白血球的數量會大幅增加,表示發炎反應上升。
3.腹部超音波檢查:利用超音波,觀察闌尾在腹腔中的狀態。
4.CT斷層掃描:利用X射線的攝影裝置,讓身體360度接受放射線照射,電腦會製作出身體內部的剖面成像,藉以調查腹腔內的狀態。

盲腸炎治療方式包含藥物療法與手術切除

盲腸炎依照輕重程度,大略可分為下列三種發炎方式,醫師會根據不同的發炎程度,斟酌決定予以藥物治療或開刀切除闌尾。

1.黏膜性發炎:如果只是黏膜層輕微發炎,只要投以抗生素治療就能舒緩發炎症狀,然而,通常沒有根治的話,有10∼20%的機率會再度復發。
2.蜂窩性組織炎:通常這種化膿性的發炎症狀可以服用抗生素治療,但如果膿液滲入腹腔,使得闌尾增胖至10mm以上、糞便阻塞等疑似腹膜炎的症狀,就必須要動手術切除闌尾。
3.壞疽性發炎:闌尾壁壞死,等同細胞死亡,只能緊急動手術切除。

雖然有部分盲腸炎患者會選擇切除闌尾一勞永逸,但研究[A2] 辨明切除闌尾的術後三年,是併發大腸癌的高風險時期,應做好腸道保健,抱持心情愉悅,並定期檢查追蹤,才能避免大腸癌找上門喔!

預防盲腸炎的重要秘訣!

究竟有沒有辦法能夠預防盲腸炎呢?日本一項調查兩千位民眾的研究數據顯示,不愛從食物中攝取膳食纖維的人,罹患盲腸炎的比率比時常充足攝取膳食纖維的人要來的高!

教育部體育署也撰文指出,膳食纖維能穩定腸道內壓、促進排便。盲腸炎發生因素包括糞便凝固變硬,使得腸道蠕動不順暢,壞菌滋生等,因此多攝取海藻、蔬菜等膳食纖維,有助於保持腸道健康,不僅能避免盲腸炎發生,還能降低痔瘡、大腸癌風險!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薏仁、燕麥、蕎麥等五穀類
紅豆、綠豆、黑豆、黃豆
番薯、馬鈴薯等根莖類
蔬果類有花椰菜、南瓜、萵苣、葡萄、柿子、蘋果、草莓等……。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