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健康] 遠離香港腳 謹記衛生「四原則」

遠離香港腳 謹記衛生「四原則」

遠離香港腳 謹記衛生「四原則」

天氣濕熱俗稱香港腳的足癬,造成許多人困擾,甚至不小心就加入「菌男黴女」行列。

台中慈濟醫院家醫科醫師林巧容提醒,要先確認足癬型態,用對藥再配合藥師指導正確擦藥,謹記足部衛生「四原則」保持雙腳健康,即可告別惱人香港腳。

悶熱天氣還整天在外工作,兩腳底又悶、又濕,更糟的是癢到脫下鞋襪猛抓還是無法止癢,嚴重時除了脫皮和奇癢,腳趾縫或腳底、腳掌邊緣乾裂甚至還出現小水泡,找醫師看診拿外用藥擦,好了一陣子就又復發,台中慈濟醫院家醫科醫師林巧容指出,「香港腳的臨床特徵大致有四種型態,可能合併出現,或接續發生,分別是:腳趾型、乾燥角化型、水泡型、潰瘍型」。不少人臨床病徵是屬於合併型的足癬症狀。

香港腳是因為頑強、傳染率高的黴菌引起,悶濕溫暖的環境特別容易滋長。台中慈濟醫院藥師劉凡瑀表示,醫師治療香港腳大都以塗抹抗黴菌藥膏為主,治療時間會因嚴重程度有所差異,大部分症狀要塗藥二到六周以上。擦對藥物外,藥膏塗抹方式也有竅門,他提醒:不是把藥擦滿、塗厚就好,而是要讓皮膚吸收才會有效果。劉凡瑀藥師建議擦藥時,應將藥膏塗抹於涵蓋病灶外圍二公分的正常皮膚,並且要按摩,藥膏才容易被皮膚吸收。另外擦完藥膏後,必須立即用肥皂洗手,防止黴菌傳染。他強調:不可以自行停藥,配合醫師走完整個療程,才能真正根除皮膚黴菌孳生。

林巧容醫師提醒,治療外,保持個人衛生也很重要,想要脫離「菌男黴女」的行列,可以力行足部衛生四原則:「保乾燥」雙腳與趾縫、鞋襪常保乾燥最重要。「勤換洗」襪子每天清洗、換穿,鞋子也要常替換。「選舒適」選擇吸汗佳的棉質襪及透氣性好的鞋子。「不赤腳」公共場所不赤腳也不穿公用拖鞋。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