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冬天不憂鬱 多曬太陽、多運動

冬天不憂鬱 多曬太陽、多運動

冬天不憂鬱 多曬太陽、多運動

冬天,你為何憂鬱?如何幫助自己不憂鬱?心理師:多曬太陽、多運動、進食含色胺酸食物,增加人際互動,有助舒緩。

正值日照短、氣溫低的冬天,偶有冷氣團來襲,經常還伴隨著陰雨綿綿,有不少民眾抱怨心情鬱卒,什麼事都提不起勁,衛福部苗栗醫院臨床心理師余錦星提醒:很可能是罹患了所謂的「冬季憂鬱症」。余心理師指出,根據丹麥研究顯示,因缺乏日照容易引起「季節性情感疾患」,導致「冬季憂鬱症」增加,值得注意與預防。

余錦星心理師分別透過以下的現代詩描述和個案自述,協助大家認識「冬季憂鬱症」。現代詩:「冬天,妳為何憂鬱?妳卸下紅色衣裳,換上灰色的棉袍。妳臉色變的黯淡,總是低著頭沉思。妳的笑容已不在,眼角卻泛有淚光。妳畏縮在那床角,沉默的不吭一語。連我出現妳面前,妳都尚未察覺到」。

個案的自述:「冬季,天氣冷颼颼。晨間日光,雖已劃過天際,不管鬧鐘一再的鳴啼,我還是不想離開那溫暖被窩裡。我發現這個季節裡,自己的心情處在起伏不定的狀態,但大多是較低落的情形,有時我很難過,但我不知道為什麼,有時我又顯得煩躁與不安。那些我原本有興趣的事,已不再讓我興奮。喜歡大自然的我,也變的喜歡待在家裡的被窩中。我不想做事,不想上班,不想讀書。我整天昏昏沉沉的,感覺四肢無力。我夜間睡不著,白天也顯得疲累不堪。你能不能告訴我,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余錦星心理師說明,由前段的詩,與後面一段個案的自述語,都呈現出憂鬱的氣息,但憂鬱感受並不等同於是憂鬱症,必須有一些症狀,持續一段時間,並影響到個體的社會功能,造成生活出現障礙時,才可能符合憂鬱症的診斷。余心理師指出,憂鬱症的個案常會表示心情不好,對原有喜歡的事物不再有興趣。食慾改變,導致體重跟著改變。會睡不好,或是睡太多。感到疲憊、不想動。會有無望感,或自我沒有價值的感覺,專注力及判斷力變差,有時甚至會出現想死的念頭,若上述症狀出現超過兩週以上,就要進一步提醒自己,是否可能已罹患憂鬱症。但確立診斷還是需經由精神科醫生評估後才能確診。

憂鬱症好發於秋冬,藉由行為活化的角度,可以藉著改變自己的行為來改善自己的情緒,例如多走到戶外曬太陽,進食奶、豆類、堅果、香蕉等含有色胺酸(Tryptophan)的食物,提升自己的運動量,加強人際社交互動頻率,皆有助減緩上述症狀。目前臨床有藥物及心理治療可供選擇。藥物治療主要增加大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以調節改善情緒的功能;而心理治療採談話的方式介入,藉由調整個案的認知,增進忍受情緒變化的能力,提高面對挫折及問題因應的能力,來提升自己在所處環境中的生活品質。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