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看牙科竟發現糖尿病!牙周病會傳染家人,罹癌機率還高14%

看牙科竟發現糖尿病!牙周病會傳染家人,罹癌機率還高14%



早安健康編輯部

檢查牙周發現糖尿病!

WHO: 牙周病屬全球慢性疾病會傳染家人,及早治療牙周病

五十歲的蔡先生是忙碌的公司主管,長期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牙周長期不適直到牙痛齒搖才求診,原本只想做植牙,但牙醫師提醒盡快前往醫院檢查身體,檢查後才驚覺罹患糖尿病!在接受重度牙周病與植牙治療的同時,還進行糖尿病控制,最終身體恢復正常。

口腔健康與全身系統性疾病的相關問題與研究,近年來備受各界關注:牙周病與糖尿病、心臟病、骨質疏鬆、中風等慢性疾病,皆呈現高度關聯性,甚至是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阿茲海默症,也都與牙周病脫離不了關係。

牙周病並不僅是牙齒疾病,其實還助長了身體其他慢性疾病的嚴重度,有鑑於口腔疾病影響全球近40億人口,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牙周病在內的口腔疾病,列為影響全球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 (編輯推薦:牙周病竟肺炎…牙醫師沉重呼籲:牙科比印象中重要百萬倍!)

八成台灣民眾患牙周病
小心慢病風險提升

衛福部 2018 年進行的大型口腔 研究顯示,高達八成的台灣民眾罹患牙周病,但近半數以上民眾對於牙周病卻毫無自覺或是不處理任其惡化。牙周病其實不只對中高齡者產生影響,懷孕婦女一旦罹患牙周病,腹中胎兒早產或流產的機率亦跟著增加;即使胎兒順產,也可能導致嬰兒體重過輕的現象。美國水牛城大學的十年研究還顯示,罹患牙周病的女性,相較於口腔健康的女性,其罹患各種癌症的機率高出了 14 %。 (編輯推薦:口臭會傳染!牙周病菌產生毒氣,提高血栓和癌症機率)

牙周病症狀:口臭、牙齦流血、牙齒敏銳等症狀

牙周病顧名思義是發生於牙齒周圍組織,包括牙齦,牙周韌帶及齒槽骨的疾病。主要原因是由於大量相關細菌繁殖積聚,引起牙周組發炎及破壞所造成的各式病變。輕則可能出現牙齦紅腫發炎不適,嚴重可導致齒槽骨破壞,牙齦萎縮、牙根外露而產生牙齒敏感,甚至由於牙周支持組織過度破壞,造成牙齒鬆動、移位甚至脫落。

一般人的口腔內已知的細菌有600種以上,其中包括好菌和壞菌。牙周病主要的禍首細菌,來自牙菌斑:在人進食後20分鐘內,細菌和食物殘渣的碳水化合物產生作用,就會在牙齒表面和齒齦溝形成了牙菌斑,牙菌斑細菌會進一步製造有毒酸性物質,引起牙齦發炎,容易造成流血,久了以後會使牙齦萎縮,進而破壞牙周結締組織以及骨代謝的平衡。

牙周病現象最常見的症狀不外乎刷牙或使用牙線時發現牙齦流血、食用酸甜冰冷食物時牙齒感到異常刺激、口臭,或吃東西時牙齒開始使不上力。牙周病的急性發作期,還可能出現牙齦紅腫化膿,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導致臉頰異常腫脹、發燒等症狀。

遠離牙菌病
先建立正確潔牙習慣,做好定期洗牙與檢查

牙周的致病成因雖然五花八門,但大都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舉凡吸煙、熬夜、藥物、工作壓力、營養不良,以及遺傳基因等,都可能導致牙周病。牙周病不能輕忽之處,在於牙周致病細菌,可以透過唾液再傳染給家人及伴侶;也就是一人得到牙周病,家中其他成員罹病機率也大幅增加! (編輯推薦:我該用牙籤、牙線棒嗎?牙醫師評比9大潔牙工具優劣)

減少牙菌斑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良好與正確的潔牙方法及習慣。漱口是無法清除牙菌斑的,必需靠工具(如牙刷或洗牙機)清除。牙齒之間的縫隙,及牙齒與牙齦之間的牙齦溝,都是清潔上最容易忽略的死角,因此牙刷必需要放置在適當的位置與角度操作。正確的刷牙是將牙刷置放在牙齒與牙齦的交接處,刷毛擺放在與牙齒呈45度到60度的位置,先輕輕橫刷後再上下輕刷,還需加上牙線的使用,才能有效的清除牙菌斑,減少牙周病細菌的破壞。由於學習操作的技巧,仍需靠實際操作,建議民眾向牙醫師詢問,學習正確的潔牙技巧。

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密切相關,牙周病的預防與治療應該不分你我,每半年定期接受洗牙與牙周病篩檢,就是降低罹患牙周病風險最簡單的方法。家中如有成員有嚴重牙周病,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其他家人更需要及早接受牙醫師的專業檢查,以免一時疏忽,全家吃苦。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