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急性腸胃炎 病從口入

急性腸胃炎 病從口入

急性腸胃炎 病從口入

急性腸胃炎多半是病從口入,常跟飲食衛生有很大關係。執業中醫師呂庶熙表示,倘若民眾吃下不乾淨食物,很容易引起急性腸胃炎,主要是感受外邪、飲食所傷所造成,急性期常用藿香正氣散、葛根芩連湯、胃苓湯,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這些中藥方劑皆有止吐或抗菌等作用。

呂醫師指出,現代醫學認為,急性腸胃炎是因為感染所造成,多在用餐後的十二小時內發生,患者可能會慢慢地覺得腹部陣陣絞痛,接下來開始發生連續的嘔吐、拉肚子,每次嘔吐或腹瀉後,腹部的絞痛可能會稍微舒緩一些,但大約半小時後,又開始腹痛與上吐下瀉。

呂醫師指出,一般來說,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後就會痊癒,不過有些人可能就沒這麼幸運,比較嚴重的人可能會發燒、血便、脫水、休克,甚至需要進一步住院治療。

建議民眾可先重掐合谷穴,有助緩解腸胃不適,然後再就醫診治,合谷穴就在手部大拇指與食指間,俗稱虎口的地方。

倘若在腸胃發炎症狀呈現稍微緩和時,若此時患者沒有感到腹部疼痛,但卻仍然腹瀉不止,有時需要搭配香砂平胃散、保和丸、安中散,以便調節腸胃蠕動,進而達到健胃整腸等效果。

必要時中醫可以給予緩瀉劑,加速毒性物質排出體外,所以適度腹瀉是正常情形。

嘔吐、腹瀉期間,注意有無發生脫水或電解質失衡,建議患者適度補充水份或飲用經過稀釋的運動飲料。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