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異位性皮膚炎 有四大特徵

異位性皮膚炎 有四大特徵

異位性皮膚炎 有四大特徵

異位性皮膚炎屬於過敏性皮膚病,容易反覆發作;開業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為一種過敏性鼻炎、哮喘、溼疹家族性傾向的變態反應皮膚病,這種疾病隨著生活環境污染愈趨嚴重,以及增加油脂、冰品攝取量,以致愈來愈常見。精神因素、飲食無節制、情緒壓力大、季節變化,以及接觸二手菸、寵物等過敏原,都是造成發病的重要因素。

廖醫師指出,嬰幼兒為好發期,很多民眾在幼童時就罹患這種疾病,平常排汗功能不良,長期反覆發作之後,皮膚的保護功能將會逐漸喪失,最後患者皮膚很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異位性皮膚炎大致有四大特徵,只要謹記特徵就能早發現早治療這種皮膚病。

四大特徵──皮膚經常過於乾燥,而且異常劇癢;先天體質好發氣喘病,或是有過敏性鼻炎病史;長期慢性反覆發作;皮膚病灶通常初發在三、四個月兒童身上,常有紅斑、小水泡、紅疹及脫屑,局部皮膚出現肥厚變粗或魚鱗癬樣等病變。

異位性皮膚炎多先出現於頭皮部、臉部,擴大至頸部,偶爾可見成群癢性丘疹併有滲出物,嚴重時皮疹可延展至手足及臀部,兒童及成人常見皮疹出現在軀幹、四肢屈側處,發病時有不舒服感覺,小朋友常會因此睡眠不安及夜間啼哭。

傳統中醫辨證論治──溼熱內蘊常見於嬰兒期,患者皮疹以紅斑、水泡、糜爛、滲出物、結痂為主,伴有劇癢、煩燥、胃口不好等,主要以清熱利溼為治則。

脾虛溼盛常見於兒童期,患者皮疹以暗紅斑片、血痂、脫屑、抓痕為主,時有少量滲出,日久苔蘚化、色素沉著,同時伴隨搔癢等,主要以健脾除溼為治則。

血虛風燥常見於成人期,患者皮疹以暗紅或棕褐色丘疹、膿痂疹、斑片、乾燥性鱗屑為主,主要以養血潤膚為治則。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