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減輕經前症候群 有好辦法

減輕經前症候群 有好辦法

減輕經前症候群 有好辦法

所謂經前症候群主要是發生在女性的一種週期性病症,通常是出現在月經來潮前幾天,大約是七到十天左右,這時候生理上、心理上都會出現一些症狀,包括情緒障礙、身體不舒服、行為產生困擾,多數人很輕微甚至沒感覺,只有少數人比較嚴重。

開業中醫師沈瑞斌表示,經前症候群指的是女性月經來潮前週期性出現的一系列症狀,傳統中醫根據症狀表現區分為經前浮腫、經行頭痛、經前腹瀉、經前乳房脹、經前嘔吐、經前發狂等。現代醫學認為,經前症候群指的是發生在月經週期當中的黃體期所出現的一些症狀,亦即從排卵期到月經來的時候,在心理、生理出現的症狀。

沈醫師指出,中醫認為,經前症候群是因為行經前或行經期階段,由於陰血下注沖任、血海過度充盈,進而促使全身陰血相對不足,這時候容易出現臟腑偏盛偏衰現象,最後就產生一系列症狀,臨床上常以肝鬱氣滯、沖任經脈壅阻比較常見。

現代醫學認為,造成經前症候群原因還不是很清楚,可能是女性體內荷爾蒙失調所引起,其中黃體素低、動情素高、動情素濃度或黃體素濃度改變等皆是原因,建議善用減輕症狀的三個好辦法,可望讓女性順利渡過經前症候群。

經前症候群症狀生理方面:頭痛、眩暈、心悸、腹脹、水腫、便祕、背痛、青春痘、關節痛、皮膚搔癢、嗜睡或睡不著、體重增加、乳房疼痛等症狀;情緒方面:沮喪、生氣、悲傷、容易哭泣、容易發脾氣、焦慮不安、過度敏感等症狀;行為方面:貪吃、酗酒、性慾改變、不想出門、喜吃甜食、懶洋洋不想動。基本症狀至少要包含一種情緒變化、一種身體不適才算是經前症候群。

預防方法飲食方面:在適當時間進食,同時減少攝取糖份、鹽巴、高脂類、高醣類食物;運動方面:散步、慢跑、游泳等皆是,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舒緩緊張壓力;情緒方面:放鬆自己、自我調適、平衡心境。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