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每22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

每22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

每22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每年約一千八百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依據衛生福利部一一一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共計二•三萬人死於心臟疾病,平均約二十二分鐘就有一人。根據顯示,代謝症候群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者,平均約四年就會罹患心血管疾病;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鼓勵民眾可運用成人預防保健、勞工健檢、老人健檢等多元管道,進行健康檢查,如果報告出現紅字異常時,應儘速回診確認、追蹤與治療。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陳文鍾醫師表示,心臟、血管、腦部、周邊血管關係密切,大家熟悉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就是危險因子。相較於癌症的難以預測,超過八成的心血管疾病都是可以被預防的,只要瞭解「護心八大要素」就能有效控制危險因子。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王宗道醫師分享,美國心臟協會(AHA)公佈最新指南,提出「護心八大要素」,包括均衡飲食吃得巧、保持活躍多運動、戒菸並遠離二手菸、充足睡眠、控制體重、血壓、血脂和血糖。馬偕醫院葉宏一醫師提到,美國已有研究發現採取心血管健康八項行為的成年人,除了延長預期壽命之外,還能減少罹病風險。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以年度主題「用心,懂心,掌握你的心臟密碼一二三四」,意即「勤運動,每一步都算數」、「戒菸並遠離二手菸」以及「均衡飲食三多四少:多喝水、多蔬果、多全榖根莖、少油、少鹽、少糖、少飲酒」,醫師提醒預防心血管疾病需長期貫徹,民眾必須先「懂心」、瞭解自己的心臟,並培養正確的觀念,由認知引導行為,才能在生活中落實健康的生活型態。

王宗道醫師進一步解釋,飲食是最不容忽視的一環,每天應至少攝取五份蔬果,每份相當於一個拳頭大小,以少鹽、少油、少糖為最高原則,盡量避免含糖飲料及加工食品,且飲酒要節制,能不喝最好,若無法避免則建議一天攝取不超過二十公克。運動方面,建議民眾一週做五次三十分鐘中強度運動,或每週累計七十五分鐘高強度運動,謹記「能走就不站,能站就不坐」,以爬樓梯代替搭電梯、走路取代坐車,做家務、跳舞也可列計,只要保持動態生活,每一步都算數。飲食與運動兩者結合,就是控制體重與三高的必備要素。

戒菸永遠不嫌晚,醫師表示,只要成功戒菸達兩年以上,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能降低八○至九○%,而二手菸帶來的危害與一手菸相同,因此建議務必遠離。充足的睡眠有助於促進身體機能的復原與修復、改善大腦功能,並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如果想尋求適當管道釋放壓力,醫師認為抽菸並非好方法,應透過良好睡眠和運動幫助改善,一旦身體舒服了,壓力也會自然減輕。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