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老年人、退休族 憂鬱症風險高

老年人、退休族 憂鬱症風險高

老年人、退休族 憂鬱症風險高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憂鬱症影響全球超過3億人,退休後的生活轉變、身體功能退化與無價值感是影響老年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二○二○年《健康照護(Health care)》期刊的研究指出,二十八%退休人員患有憂鬱症;另根據二○二一年發表於《老化臨床與實驗研究》期刊的研究顯示,更高的自我接受度與更多的憂鬱症狀呈現負相關,與更高的生活滿意度呈現正相關。

董氏基金會與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合作推廣老年心理健康促進方案,出版《退休後,我會去找你》書籍及「接納,心不受限」老年憂鬱防治宣導影片,呼籲民眾累積自己的退休復原力,練習從日常生活的大小事肯定自我,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實踐樂齡生活、掌握退休主控權。

應用心理健康資源,累積退休復原力

根據內政部截至今年六月底的統計,台灣地區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有四一八萬八千多人,而世界衛生組織二○一五年公布老年人口罹患憂鬱症比例約佔七%,推算下來,大約有二十九萬三千多人罹患程度不同的老年憂鬱症,但就診率僅有一•三%。

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賴進祥表示,寶佳基金會成立之初就和董氏基金會攜手推動老年憂鬱防治工作至今,多年來累積出版書籍、文宣、影音等心理健康資源近百款,推廣影響上百萬人次。他勉勵大家,人生沒有盡善盡美,如果事與願違或感到無可奈何,要學著接納它;走向人生暮年時及早構想自己的樂齡生活,看見眼前所擁有的,保持寧靜的心,從容淡定,微笑前行!

董氏基金會董事長張博雅說,我們的調查曾發現,七十一至八○歲年長者中,每十人就有一人有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因此致力推動老年憂鬱防治計畫,透過各式資源研製與宣導活動辦理,幫助民眾建立老年憂鬱症正確的認知,提早為退休做好準備,不因退休影響自我認同,今年研製更便民眾使用的樂齡寶庫,全新推出一分鐘樂齡直播短影音、圖文懶人包,及將刊出的老年心理健康文章電子手冊,可多多應用分享,幫助自己與親友累積退休復原力。

預先規劃退休的黃金歲月

精神科醫師暨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陳永興說明,情緒像天氣一樣每天都有變化,偶爾心情不好是正常的,但不好不一定就是憂鬱,在精神醫學上,如情緒低落持續十四天到一個月都沒好轉,影響到日常生活如食慾、睡眠、人際關係、強烈的負向思考、無價感或對事物失去任何興趣…等,都是警訊,需要尋求專業醫療的協助。

他說「退休」象徵生活將有所不同,可能帶來衝擊與失落感,像是離開職場覺得不再有價值、收入減少、面對親友或老伴逝去、身體毛病浮現…等,從情緒低落、想法負面消極,到不斷抱怨、不想出門,產生憂鬱情緒甚至罹患憂鬱症。建議不論是屆齡退休或決定提早退休,在「財務」與「生活」都應有預先的規劃與準備,並保持「好奇心」持續學習,才能減少退休帶來的失落感和影響,透過參加讀書會學習新知識、從事志工服務、傳承經驗,出外走動品嘗美食、欣賞風景,重溫過往的友情和親情,實踐過去沒有時間做的事情,享受黃金歲月。

陳永興呼籲,台灣社會有很多資源,不論是政府或民間團體,像是今天董氏基金會出版《退休後,我會去找你》書籍,有很多可行的方法,民眾可多搜尋應用幫助自己規劃退休藍圖、掌握樂齡生活的主控權,維持健康身心。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