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膀胱過動症先做行為治療 無效再用藥

膀胱過動症先做行為治療 無效再用藥

膀胱過動症先做行為治療 無效再用藥

「膀胱過動症」是一種常見且惱人的疾病,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醫師李高漢指出,根據國際禁尿學會的定義是,下泌尿道在沒有泌尿道感染或其他疾患,卻表現有急尿合併或未合併急迫性尿失禁,通常伴隨有頻尿及夜尿。

李高漢表示,一般人的膀胱儲尿量約為400cc,但膀胱過動症病人只要200cc左右就有尿意。台灣研究發現,膀胱過動症盛行率為18.6%。最常見的症狀的頻尿有21.1%,12.6%感到急尿,約1/4的人有夜尿以及9.1%的人有急迫性尿失禁。

研究也發現,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和年齡增長有關,糖尿病、高血脂、腦中風、帕金森氏症、攝護腺肥大、應力性尿失禁、焦慮或憂鬱症病人及反覆性泌尿道感染,都與膀胱過動症相關。雖然有69%的人對於膀胱過動感到困擾,卻只有13%患者會求診。

膀胱過動症病人常常因為頻尿、急尿甚至急迫性尿失禁而造成生活上很大困擾,因擔心漏尿排斥參與長時間必須遠離廁所的活動,及產生焦慮、憂鬱、夜尿影響睡眠品質,也增加因為趕著上廁所造成摔倒及骨折的風險、同時也會影響到性生活、工作、社交與自信心。

膀胱過動症的治療一般從行為治療開始,若無效或效果不佳,則可考慮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包括避免容易刺激尿路上皮細胞的食物例如蕃茄、巧克力、檸檬或是飲料例如咖啡、茶、酒精,每天有正常的水分攝取,避免不當的使用利尿劑。

李高漢指出,病人也可以做膀胱再教育,也就是在每次急尿的時候,試著等5~10分鐘再去尿,這樣每一次排尿都可以增加一些膀胱容量而逐漸達到正常容量為止。骨盆底肌肉運動合併生理回饋、磁波椅及陰道電極刺激也能夠改善急迫性尿失禁。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