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新車資訊] 平價貴公子,VW Vento 1.6淺嚐試駕

平價貴公子,VW Vento 1.6淺嚐試駕


過去因為市場需求,小型房車非常受到消費者歡迎,但隨著民眾購車和用車觀念的改變,以及新世代的崛起,小型四門房車的魅力大不如前,不過這一兩年國產車廠又再度投入這個領域,當然身為國民車品牌的德國VW也沒有缺席,在本地推出Vento 1.6,期望能以進口車身分搶攻這個級距。


這次所試駕的Vento 1.6屬於2016年式,同樣維持中規中舉的風格,源自家族新設計語彙的車頭依舊,和2015年式最主要差別在於採用全新設計的鹵素頭燈和霧燈,另外車門把手也以鍍鉻飾條來提升質感,同時基於安全與便利考量,也換上電動後視鏡並整合方向燈,此外LED尾燈組、行李廂鍍鉻飾條與排氣尾管,則讓Vento 1.6的外觀加了不少分數。整體來說擁有4384×1699×1465mm車身尺碼的Vento 1.6在小小地更動下似乎變得更精緻,雖然不像日系對手那般華麗,卻也顯得紮實,這點對絕大部分消費者來說接受度應該不小。

在2552mm軸距下創造出非常實用的座艙,樸實不浮華的設計和規劃有別於日系車,雖說沒有運用大量類金屬飾板來營造多層次視覺變化,但至少紮實度不低,用料觸感都在水準之上,當然延續先前的配置,頂級的Highline更將恆溫空調、包含衛星導航/藍牙通訊的多功能觸控螢幕、真皮方向盤等列為標配,原本為皮革的座椅也改成不織布,雖然不易於維持保養,但就我個人接受度來說倒是更勝皮革,主要是不像皮革那般死板,且止滑效果也更好,至少在過彎時臀部不會在上頭左右搖擺。另外空間上的寬敞度是一大優勢,前後座的縱向、橫向乃至頭頂都不會有壓迫感,而行李廂容量不算小,再藉由可前傾的椅背幫助下,置物靈活性更高。

既然屬於入門定位,動力基本上也就是以實用、夠用為優先設定,所以搭載1598cc直列四缸汽油自然進氣引擎,雖說僅輸出105hp/5250rpm、15.6kgm/3750rpm的功率,但說實在對已經被寵壞的消費者眼中,這具心臟單看數據似乎不盡人意,因為不少人認為輸出功率過小,實際上與六速Tiptronic手自排變速箱組合後,倒也有令人滿意的表現。基本上會購買Vento 1.6的人並非以速度操控為訴求,僅止於兩點之間的移動,簡單來說就是代步,因此加速表現並不會帶來衝勁,反觀是換檔循序漸進,尤其高速下相當成熟的前麥弗遜/後拖曳臂,搭配185/60R15輪胎後更是四平八穩,即使在偶然地激烈過彎循跡性還不錯,但唯獨輪胎會發出悲鳴罷了。同時在道路上的舒適性表現頗具水準,行經坑洞或者減震墊時車身彈跳抑制得宜,並不會在那裡晃個半天,而是在最短時間內趨於平靜;至於處理碎震算是高明,非死硬不舒服,而是有節奏感地輕微跳動,相信與其他同級對手相比還是功力最深厚。至於轉向的輕快感,全拜電子動力輔助所賜完全不吃力,即使是女性也能輕鬆上手。不過高達5.4m的最小迴轉半徑,卻容易在台灣都會狹小巷道中施展不開,當然這也是一直令我參不透,為何不算長的軸距會有越級表現?

基本上屬於Polo四門版的Vento 1.6雖然從新台幣60.8萬起跳,但頂級要價將近新台幣70萬,雖說一般消費者會拿TOYOTA Vios、HONDA City甚至HYUNDAI Verna等國產車來做比較,但可別忘了Vento 1.6可是頂著德國的光環,又是進口車身分,相信就機械結構成熟度、品質和紮實度應該都在水準之上,至於下手與否,就端賴消費者自行比較決定了。

























2015 HONDA先進科技之旅(19):派克峰奪冠功臣,900hp馬力之CR-Z SH-AWD+P-AWS


於2015年6月美國PPIHC派克峰爬山賽中,HONDA派出一輛以CR-Z為基礎所打造的電動賽車應戰,藉由SH-AWD四輪驅動和P-AWS四輪轉向的幫助,首度出賽就順利拿下同級冠軍的榮耀,其高達900hp的馬力輸出不僅驚人,充滿空氣力學的造型與靈活操控性,更是輕鬆地征服險峻的山道。


在今年6月的美國科羅拉多州PPIHC(Pikes Peak International Hill Climb)派克峰爬山賽中,由山野哲也所駕駛的CR-Z賽車以10分23秒829的成績拿下同級第一名,以及總排名11的殊榮,這對HONDA來說不僅是技術力的展現,更是品牌賽車發展史上的一大榮耀,因為這輛充滿空氣力學套件、底盤幾乎貼到地面的CR-Z,除了採用電力驅動,更重要的是配置SH-AWD四輪驅動和P-AWS四輪轉向兩大系統,也因此能一路從2866m奔馳到4301m的終點,完成將近20km的高海拔賽事。

由於PPIHC派克峰爬山賽多是蜿蜒山路,軸距過長的車款通常無法拼出好成績,且靈活性也不足,因此HONDA便以軸距僅2435mm的CR-Z為基礎,將動力換成四輪獨立驅動的四具電動馬達,並將電池裝置在前乘客座,同時施以防滾籠、加寬車體、增加下壓力空力套件與大型尾翼的工程,為了就是在900hp馬力驅動下能更平穩。但單這樣的改造還不夠,所以HONDA還配上SH-AWD四輪驅動和P-AWS四輪轉向系統,讓CR-Z的循跡性、過彎精準度大幅提升。

根據HONDA的設計,SH-AWD四輪驅動配置四輪獨立馬達驅動,在過彎時藉由功率輸出調節,並結合P-AWS四輪轉向系統可調整前後輪束角,造就出近乎完美且驚人的循跡性,尤其直線道路也可獲得水準之上的穩定性。同時透過電子差速器的幫助,不但SH-AWD四輪驅動可調整車輛前後軸扭力分配,左右後輪的輸出比例也調整,並搭配P-AWS四輪轉向更能控制後輪左右的轉向角度,也難怪最終不負眾望拿下同級別冠軍。不過這兩套系統是否有機會量產?據了解完全取決於成本和市場需求,只要市場規模夠大能壓低成本,也不排除列為未來發展的計畫中。















易主經營再出發,WIESMANN全新車型有望2016年現身


雖然已有好一陣子位在車壇上聽聞攸關德國獨立跑車品牌WIESMANN的消息,不過倒也並不代表人家已就此消聲匿跡。反而這個從1988年由Martin Wiesmann與Friedhelm Wiesmann兄弟倆成立,並以爬蟲類〝蜥蜴〞作為品牌廠徽象徵的WIESMANN,在沉寂好一段時間之後,將摩拳擦掌以令人驚豔的樣貌再次於車壇上重生而來。


在正式揮別2013年慘淡的營運狀況,並對外宣告由破產轉為向法院撤銷破產申請的改變之後,雖然WIESMANN近一兩年一直遲遲未有新的動作,不過這回在多了來自英國新東家Berry & Anita Tatalovic的新血挹注後,對於WIESMANN而言,更無不是品牌日後發展的絕佳危機轉折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由兩位擁有極高汽車收藏興趣的Sahir與Roheen兄弟協助之下,在初次與WIESMANN接觸之後,不僅隨即便對那令人歎為觀止的外型設計、現代化科技與德制強悍馬力給深刻吸引,且預料在英過年底最終商討會議之後,不排除他們將以高達700萬(台幣2.4億元)歐元的價碼,買下品牌名稱、商標法、生產配備以及WIESMANN現有財產等。

儘管早在過去一段時間便曾一度傳出WIESMANN將接續推出全新車型作品,然而此次,如果雙方談判順利的話,在多了新東家豐厚的資金援助下,起死回生的WIESMANN不僅能夠順利推出全新計畫,同時預料最快也將會在2016年中以全新姿態與車迷見面。











VOLVO XC90產品力深受全球市場肯定,榮獲「2016中國年度SUV」殊榮


隨著中國廣州車展正如火如荼的舉行,除了許多中國自主品牌、合資品牌紛紛鎖定這段時間大肆宣傳之外,由中國主流汽車媒體所發起的中國年度車大獎也是相當值得關注。甫公開的2016中國年度車大獎是針對2014年10月1日到2015年9月30日之間,在中國市場所販售的全新車型作評選,設立2016中國年度車、2016中國年度SUV、2016中國年度設計車、2016中國年度性能車與2016中國年度環保車五個獎項,其中年度SUV的首獎殊榮理所當然由VOLVO最新世代LSUV XC90所囊括,讓早已獲獎無數的XC90再度錦上添花。


今年已邁入第三屆的2016中國年度車大獎,由21位中國專業汽車媒體人所組成的評選團擔任評審,綜合考慮市場表現、銷售狀況與性能表現等因素,以三輪投票方式選出入圍車款,並於11月10日在北京舉行入圍車款實際測試,並最終選出五個獎項的首選車款。其中VOLVO XC90打敗眾多包括M-BENZ GLE、LEXUS NX、LAND ROVER Discovery Sport在內的進口品牌車款,順利在綜合表現上取得年度SUV首獎殊榮。

對於VOLVO XC90能夠在中國市場上獲得如此殊榮其實在預料之內,在先前國際富豪汽車於台東所舉辦的試車活動中,我們便對XC90嶄新的面貌與科技感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霸氣中帶有質感的美型外表搭配簡約中帶有豪華的內裝鋪陳,讓XC90從各方面來看都擁有無懈可擊的產品實力,其中足以容納七人舒適乘坐的座艙空間更是XC90的重點所在,因此此次獲得中國年度車大獎殊榮算得上是實至名歸。

至於台灣市場方面,繼先前發表XC90 D5 Momentum+、D5 Inscription、T6 Inscription,並報出324 萬、349 萬及 372 萬的預售價格後,如今國際富豪汽車再度針對300萬以下級距報出多款全新車型,讓XC90入門車款一舉下探至D4 Momentum五人座的260萬元,並提供配備多元的五人座、七人座車型供消費者選擇,期望藉此拓展VOLVO LSUV市場版圖。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