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新車資訊] 七人小休旅量產規格確認,HONDA BR-V泰國車展強勢登場

七人小休旅量產規格確認,HONDA BR-V泰國車展強勢登場


鎖定正逐漸成長的東南亞新興市場,HONDA在2015年中便預告了將會專為新興市場發表一輛全新的三排七人座SUV,藉此讓東南亞市場的車款陣容更趨完善。如今在2015泰國車展上HONDA終於正式發表這款七人座SUV,取「Bold Runabout Vehicle」的豐富機能性而命名為HONDA BR-V。其多人乘載能力與越野化鋪陳的外型預料將會在東南亞市場取得相當優異的銷售成績。


事實上泰國車展並不是BR-V首次現身的舞台,早在2015八月的印尼車展上,HONDA便曾經展出BR-V的原型車。與如今的量產版車型相較,BR-V在外型上與原型車可說是毫無二致,包括大型橫置水箱護罩、搶眼的投射式燈組與車側銳利的版件摺線等都完整延續。而環繞全車的塑料車身護板與高聳的車頂架也順利搭載在量產車型上,讓HONDA BR-V呈現與都會SUV截然不同的粗曠氣息。

儘管內部空間採用三排七座設定,但BR-V的車身尺碼卻僅有4455×1735×1650mm,小於4.5M的車身長度搭配僅2660mm的軸距讓車內空間實在不能用寬敞來形容。但無論如何能夠增加使用彈性、保有七人乘坐空間的車款對於東南亞市場來說實在重要,比起常見的小型七人座MPV、HONDA BR-V在地型穿越能立上保有更多優勢。

動力方面由於BR-V是基於Fit、City平台所開發的全新車款,因此所搭配的引擎也以小排氣量動力為主,現階段僅搭載一具1.5L i-VTEC自然進氣引擎,可輸出120hp/14.79kgm動力表現,搭配CVT變速箱之後也能取得順暢的動力表現,而在低規車型上HONDA也導入六速手排提供選擇。然而略嫌可惜的是HONDA BR-V僅提供前驅車型而並未有四驅系統,讓BR-V粗曠的外型僅能淪於裝飾。













2015 HONDA先進科技之旅(23):本田宗一郎信徒朝聖之地,HONDA Collection Hall(下)


雖然二樓和三樓分別為HONDA二輪/四輪市售車、賽車,或許一開始不以為意的人不少,但順著迎賓大廳的樓梯爬上二樓後,絕對會令人眼睛一亮,因為這裡的每一款汽機車可都是歷史名車,且每一輛至今都還可上路呢!


創廠至今已將近七十年的HONDA,當初以發動機起家,並陸續發展機車、汽車、機器人、飛機,同時在GP、F1、達卡等賽車活動也都相當活躍,光從照片書本或者影像實在難以有共鳴,直到在HONDA Collection Hall中這些機械金屬就擺在我眼前,內心不免激動起來,並細數不少夢寐以求的經典之作。

二樓為市售汽機車區,完全就是HONDA自家品牌的歷史發展,並規劃出街車、仿賽車、商用車、速克達、越野車、房車、跑車、空冷引擎房車、商用貨車等區域,此處絕對是熱愛汽車發展史的最佳場所,因為每一款車都是活教材,當然橢圓型汽缸的NR750也在其中,我本人可是哈很久,過去在美國唸書時程騎乘過一次,即使到今天還是很殺;Dream、CB、Cub F、Juno K、CX500 Turbo、VF750F、VT250F、NS250R、VFR750R、Motocompo、Africa Twin都忠實地呈現在眼前。此外,四輪包含1300 Coupe 9、T360、S500、N360、Civic、Accord、City、Accord Aero Deck、CR-X、Legend等,都令人很想就這麼打包帶走開回家。

至於三樓則為二輪和四輪的賽車專區,從GP賽事、F1、Indy、Super GT、達卡等通通一手包辦,收藏品應該算是日本車廠中頗為齊全者。倘若無法親自前往參觀,HONDA Collection Hall也提供一項服務,就是藉由「Street View」街景實體地圖虛擬讓所有人能夠身歷其境,一嚐HONDA「The Power of Dreams」的力量。

























日本名車系列:SUZUKI R/S1(1985)


向來是以輕型車和小型車為產品主力的SUZUKI,為了擺脫既有的印象,特地於1985年第26屆東京車展,發表一款名為R/S1的雙門雙座敞篷小跑車,雖然是概念車身份實際上已經非常接近量產車,可惜最終因成本考量中止所有開發計畫。


車身尺碼僅3670×1650×1090mm的R/S1,是SUZUKI從ABARTH 1000 Biarbero與OT2000發想而來的小型雙座敞篷跑車,採用中置引擎後輪驅動的配置,外觀造型不僅流線也非常搶眼,內裝也不惶多讓,在兩張桶型賽車座椅的搭配,以及白色方向盤、黑白飾板等多重組合下,倒也營造出充滿高戰鬥指數的氛圍。

動力搭載一具1.3LDOHC 16氣門引擎,採用自然進氣設定,並配置五速手排,懸吊部分與前驅的Cultus共用,但原本的前麥弗遜結構卻變成R/S1的後懸吊,而前懸吊則搭載雙A臂,加上緊有720kg不到的輕量化身軀,在這樣整體設計下讓R/S1獲得相當優異又靈活的操控性。

正因為有R/S1為前導,才能讓SUZUKI在1989年的東京車展中推出代號P89的Cappucino先型量產版,並於1991年11月正式進軍市場,與HONDA Beat、同門兄弟Cara共同橫掃日本輕型小跑車市場。











精神指標不滅!NISSAN Z Car將會採用雙軸產品線延續!


NISSAN旗下車款眾多,涉獵範圍也相當廣泛,除了一般乘用車之外,對於性能領域成就就是有目共睹,而在多年支撐品牌性能力領域半片天的「Z」系列雙門跑車,更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指標,不過日前傳出未來接續「Z」精神的後繼車款,將會捨棄雙門跑車的形式,並且以跨界車款的形式亮相,消息依出震驚不少死忠車迷,好在NISSAN原廠現在正式擊破這項謠傳,並暗示下一代「Z」跑車可能的形式定位。


NISSAN旗下Z系列跑車是品牌多年來性能領域重要的精神指標,歷代車款皆是當代同級對手中的佼佼者,也是品牌不可或缺的重要產品,但在市場需求以及競爭對手的夾擊之下,現行370Z的銷售表現不如過去來的亮眼,日前更有消息傳出下一代繼承Z精神車款的後繼車款將會捨棄雙門跑車的身份,並且將會透過跨界車款的身份持續傳承Z精神。雖然Z精神得以延續,但截然不同的定位、型式讓人不勝唏噓,感慨未來日系品牌也少重要的指標車款。

所幸原廠似乎不打算捨棄Z的重要指標定位,依照NISMO首席產品負責田村先生表示,未來Z的精神將透過兩種截然不同的車型配置延續,除了日前的Gripz Concept的跨界車款面貌之外,雙門跑車的形式亦會保留下來,同時也表示兩款車將會透過共同的基礎平台,不僅能藉此將Z的精神更加發揚之外,更可有效減少開發成本。

另外,田村先生也暗示下一代Z Car將會採用目前車壇的主流方向打造,藉此增加產品的吸引力。此言一出也等於暗示下一代Z Car將會降低排氣量,並且採用增壓引擎的形式彌補動力性能的表現,同時也會擁有更加出色的油耗以及環保表現。至於問世的時間田村先生並沒有透露,但有消息指出該車有機會在2018亮相。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