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新車資訊] 為極致賽道駕馭而生,YAMAHA SPORTS RIDE CONCEPT可望2018年量產問世

為極致賽道駕馭而生,YAMAHA SPORTS RIDE CONCEPT可望2018年量產問世


2015年東京車展上、YAMAHA顛覆了眾人的想像打造名為SPORTS RIDE CONCEPT的輕量化小跑車,彷若來自科幻電影的外型搭載了一具排氣量為1.0L的三缸動力,碳纖維單體座艙與鋼管副車架建構出僅僅約750kg的總重量,而SPORTS RIDE CONCEPT的設計理念則是為了傳遞宛如機車一般的輕快駕馭感受。


在東京車展結束後,由於搶眼的外型與出自YAMAHA的名牌身分,讓SPORTS RIDE CONCEPT受到相當熱烈的歡迎,也讓YAMAHA正式考慮將量產SPORTS RIDE CONCEPT,打造極具樂趣的高性能駕馭機器。預料量產版車型將會捨棄原有馬力不到100hp的1.0L三缸動力,改搭載兼具扭力與馬力優勢的1.5L渦輪動力。

然而身為二輪車壇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YAMAHA,相信各位車友們將會更樂見SPORTS RIDE CONCEPT搭載源於R1的高轉自然進氣引擎,儘管低速扭力遠遜於1.5L渦輪動力,但高轉速下十字曲軸引擎所傳遞的嘶吼將會是駕馭樂趣的一大泉源。只是相對更為難纏的環保法規肯定將會是SPORTS RIDE CONCEPT量產問世的一大阻力。

事實上這並不是YAMAHA首次跨足四輪領域,早在1992年YAMAHA便曾經運用當時參與F1賽車的相關技術,打造出全球僅有三輛試作車的OX99-11超跑,搭載3.5L V12自然進氣引擎而擁有400hp最大馬力表現,並採前後雙座與置中座艙設計,儼然就是當時F1賽車的街道版。此外來自奧地利的機車製造商KTM,旗下所生產的X-Bow也是目前廣受玩家歡迎的輕量化小跑車,因此SPORTS RIDE CONCEPT若能量產勢必將替YAMAHA帶來更多機車以外的市場。













2015 HONDA先進科技之旅(25):全球最受歡迎的ASIMO,超人氣無人媲美


ASIMO的誕生代表HONDA在汽、機車,以及引擎科技之外,更進一步投注在「追求夢想」、「實現挑戰」的高科技人型機器人領域,讓機器人得以早日應用在家庭與生活等實用面,這也是呼應HONDA「The Power Of Dreams」品牌精神的最佳印證。


從1986年投入雙腳步行的技術,到2000年首度實現機器人進入生活,ASIMO可稱得上全球最受歡迎、也是HONDA技術力受肯定的傑作,發展至今不斷進化,除了原先所具有完全模仿人類獨立雙足行走的功能,還可以快步、上下樓梯、繞圈子、倒行、走八字步等,連簡單的舞蹈動作、開關門、拿取物品、跳舞、辨識物體或人像及動作等較複雜的動作,甚至還可與人互動。

2007年HONDA研發出一種可根據接近的人的預期動作,讓ASIMO在後退並讓路,或繼續前進之間作出選擇,以提升暢行無阻的智慧技術。同時也研發出能夠讓ASIMO執行例如攜帶托盤和推車等任務能力的新智慧技術。另外,在電池電力降低到特定程度時ASIMO還會自動充電。

2011年ASIMO除了步行速度提高至9km/h,更藉由全新的平衡感知器進行小跑步,另外也增加閃避周遭人、物的感應器,以及更為靈巧的雙手,可以輕易開啟瓶蓋、杯蓋,甚至還會作出倒水的動作,行為上可是越來越接近人類;同時ASIMO所使用的平衡感知器也將運用在HONDA的MOTO GP賽車上,以提供騎士絕佳的平衡性;而在日本福島311大地震之後,HONDA也以相關技術挺進災區協助救援。

ASIMO所運用的最新科技,是由HONDA旗下專事研究開發的HRI-JP(HONDA Research Institutes Japan),和ART國際電氣通信基礎研究所、島津製作所共同開發的腦機介面BMI(Brain-machine Interface),是全球首度成功使用腦波控制技術,利用腦波計EEG(Electroencephalogram)與近紅外線腦計測裝置NIRS(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ic),將頭腦想的動作傳達給ASIMO,讓ASIMO能隨著控制者的意志做出任何動作,當然這對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可算是一大突破。









渾厚扭力與SUV車格的動力圓舞曲,LAMBORGHINI Urus傳將搭載V8雙渦輪引擎


依循著當今車壇的發展趨勢與消費者的購車偏好,各式各樣的SUV車款彷彿就是銷量保證一般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問世,就連以往僅專注在層峰市場的品牌如BENTLEY、ROLLS-ROYCE等也都先後打了相同的如意算盤,不僅催生全新的BENTLEY Bentayga,也讓同集團的LAMBORGHINI更加確定了Urus SUV的量產計畫。


而在近日的媒體訪談中,LAMBORGHINI CEO Stephan Winkelmann也透露了Urus當前的研發進度,讓大家所好奇的動力來源也幾乎能夠確定將由新世代V8雙渦輪動力擔綱。據了解LAMBORGHINI目前已打造一輛Urus測試車,並交由Stephan Winkelmann親自試駕體驗。Stephan Winkelmann表示Urus的駕馭感受具備渾厚的加速力道,操控起來相當輕鬆且毫不犧牲超跑所應有的駕馭水準。此外為了讓Urus能夠蛻去蠻牛的野性脾氣,整體調校上也加入了舒適元素,讓Urus具備日常生活駕馭的可能。

事實上在先前原廠所設定的目標中,Urus的問世鎖定了擁有LAMBORGHINI超跑,但平日卻為了家庭而駕駛他牌LSUV的車主作為主要販售目標。除此之外包括美國、中國、中東、英國、德國、俄羅斯,以及其他新興市場都被納入Urus的主力銷售地區,一肩扛起提升LAMBORGHINI銷量的意圖相當明顯。而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現有V10、V12高轉自然進氣引擎自然無法勝任,這讓幾乎是扭力保證的V8雙渦輪動能有了出頭的機會。

然而綜觀VW集團目前所使用的引擎,唯有BENTLEY所使用的4.0L V8雙渦輪引擎符合這樣的條件,舉Continental GT 4.0 V8 S為例,僅需1700rpm即可輸出69.3kgm的扭力對應Urus的休旅車格顯然相當合拍,但相信這具引擎在LAMBORGHINI的調校將有機會壓榨出更高的輸出,甚至馬力數據突破600hp也不無可能。按照目前的研發計畫來看,LAMBORGHINI預計將會在2018年推出Urus休旅車,在兼具搶眼外型與實用特質的情況下,訂出年約3000台的全球銷售目標肯定不是一個太大的難題。











名車列傳:OPEL Rekord(1972-1977)


以Ascona、Manta成功地再創高峰的新世代OPEL,於1972年發表第二代中型房車Rekord,無論造型或者內裝設計都更為成熟,配備和動力選擇也更為豐富,也因此在歐洲市場獲得廣大消費者的熱烈迴響


共有四門、雙門、Caravan三/五門等四種型態選擇的Rekord於1972年1月誕生,無論哪種車型均具備2668mm軸距和4607×1728×1415mm尺碼,為了吸引消費者並強調動感,內裝鋪陳頗有跑車風格,同時也將空調與音響列為標準配備,當然電動窗則屬於中階以上標配。在長軸距下營造出寬敞乘坐與置物空間,對於五名成人來說一點也沒有壓迫感。

動力部分入門版為1698cc SOHC直列四缸單化油器引擎,具有66hp的馬力輸出,接下來為壓縮比從8.2提高至9.7的1.7S版本,馬力提升為82hp;頂級也就是最受歡迎的1897cc SOHC直列四缸單化油器引擎,輸出功率為97hp/5200rpm馬力以及15.0kgm/3800rpm扭力;為了和M-BENZ的柴油科技對抗,1972年9月新增擁有60hp馬力的2067cc SOHC直列四缸柴油引擎。1975年以1897cc(75hp)低壓縮比引擎取代1.7S,同時增加90hp馬力的1.9SH高性能版本。另外頂級心臟也換上1979cc直列四缸的汽油引擎,此時擁有100hp馬力。無論哪種引擎與排氣量,都可和四速手排或三速自排組合。

由於配置前雙A臂/後四連桿懸吊、前碟後鼓煞車的Rekord獲得歡迎,因此在原廠規劃下五年之後於1977年推出第三世代產品,當然在定位上仍屬於中型房車。















美國No Charge to Charge活動持續擴張,NISSAN宣佈第21個優惠地點鹽湖城開跑


為讓消費者感受到電動車的效能與零排放特點,NISSAN自2013年起在北美市場開始推行「No Charge to Charge」優惠活動,只要選定的區域民眾購買Leaf就能享有免費充電的好處。而由於現在後起的電動車對手越來越多,不得不讓NISSAN加速No Charge to Charge活動擴展,預計在2015年底前增加到全美25處。


2015年11月初美國NISSAN宣佈,No Charge to Charge活動即日起增加到猶他州鹽湖城(Salt Lake City, Utah)。只要當地民眾購買NISSAN Leaf電動車,就能享有2年內公共充電站免費充電的優惠,其中包括30分鐘快速充電裝置,以及Level 2(240V)充電系統,可讓Leaf在短時間內獲得80%的蓄電量(30分鐘、快充),提供足夠的驅動電力來源。

NISSAN表示購買電動車,不僅可以創造更潔淨的環境與降低燃油消耗,對於電動車推廣美國聯邦租稅也減免(Federal Tax Credit)高達7500美元的購車優惠,加上各州不同的補助金額(最多可得1500美元),讓電動車的價錢不僅更划算且平民化,甚至還可使用高承載車道、停車免費2小時的權利,林林總總加起來讓NISSAN Leaf更具購買誘因。

而現在No Charge to Charge活動已經增加到美國21個區域,從2015年中時的16個一口氣到11月增加5個,顯示出NISSAN積極推廣No Charge to Charge活動的決心。而NISSAN先前更表示預計在2015年底以前,No Charge to Charge期望能擴展到25個區域,而從現在增長的速度來看,美國NISSAN絕對能夠如期完成No Charge to Charge推廣計畫。











仍未達到原廠標準,要在中國生產LEXUS至少10年後再說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壯大與銷售潛力,許多豪華車廠早就以合資的形式在中國設廠生產新車,不僅可減少運送成本、進口匯率的影響外,對車輛本身的售價與利潤等,也都有實質幫助。不過放眼望去知名豪華品牌AUID、BMW、M-BENZ和LEXUS等,目前就只有LEXUS還尚未踏入中國當地生產,甚至在未來10年內都還沒有這打算。


日前LEXUS國際執行副總裁Takashi Yamamoto接受美國Bloomberg受訪表示,現在於中國生產車輛還是有太多品質風險存在。即便不少豪華品牌已經投入中國生產,但LEXUS目前還沒有進入中國設廠的計劃,更表示要等到中國生產品質符合LEXUS的標準,至少也要幾十年以後的事,現在的生產重心仍擺放在日本當地。

擁有33年工程師資歷的Takashi Yamamoto,即便過了數年甚至各車廠漸漸將中國列為生產重鎮的當下,LEXUS似乎還是無動於衷。Bloomberg也列舉幾項案例提到,過去BMW在中國東北沉陽廠生產的5-Series,就曾獲得JD Power&Associates的「Quality Award」最佳獎項,甚至從JD Power的汽車質量調查中,更能看見中國產的新車品質比起數年前還要更好。

而目前LEXUS仍將日本視為新車生產重心,並列分愛知縣(LS、GS、IS、GX、LX)、福岡縣(ES、IS、RX、NX、CT、HS、RX)、靜岡縣(SC)等不同生產基地,唯一海外的生產據點則是位於加拿大Ontario,Cambridge,主要生產RX休旅車供應給北美市場。甚至TOYOTA位於美國Kentucky洲的車輛生產廠,現在也開始組裝ES房車。看樣子LEXUS還比較偏向鞏固北美市場,而不是中國地區。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