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新車資訊] 已成Barrett-Jackson拍賣慣例,全球第一輛C8 CHEVROLET Corvette以300萬美元高價售出

已成Barrett-Jackson拍賣慣例,全球第一輛C8 CHEVROLET Corvette以300萬美元高價售出


在美國相當知名的古董車拍賣Barrett-Jackson,除了專營許多經典古董車拍賣之外,近年來也成為各品牌最佳的「宣傳」場所,其中許多品牌旗下第一輛全新跑車,都會送到這個拍賣會來進行慈善義賣。而隨著全新C8世代的Corvette開始正式量產,CHEVROLET也將象徵性的第一輛送到Barrett-Jackson來進行拍賣,並且一舉以300萬美元的高價順利售出。


事實上,300萬美元可不是個小數字,換算新台幣已經超過9千多萬元新台幣,相較於其不到6萬元的原價,相差了50倍之多。而收下這輛編號為VIN#001的幸運車主,乃是擁有NSACAR車隊、同時也是汽車蒐藏家的Rick Hendrick所標下。

不過照片中的Corvette只是代表,這位富豪所標下的實車將採取黑色車色,同時配置Z51套件、性能數據紀錄器、GT2座椅等等。Rick Hendrick還能選擇在肯塔基州的Corvette廠區來進行交車儀式。同時這輛Corvette未來也會在Corvette博物館巡迴展出。

另一方面,VIN#001 Corvette所售出的資金,將會用於慈善事業,Barrett-Jackson將會特別對底特律兒童基金會來進行捐助,而這個非營利性慈善組織,專門進行投資以增加底特律優質學校的數量。









TESLA有喜更有憂,大量暴衝案例讓美國公路交通管理局將針對TESLA車款展開大規模調查


即使近日TESLA得到中國的資金和強大的買氣,讓CEO艾倫馬斯克手舞足蹈,但TESLA仍處於隱憂之中,本周特斯拉再次成為NHTSA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焦點話題,因為政府監理機構正在調查TESLA俗稱暴衝的無預期加速案例報告。‎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NHTSA的調查是源起於一份請願書,該請願書引用了127起涉及123輛不同TESLA車輛的消費者投訴,這些事件已導致110起車禍和52人受傷。‎NHTSA現在將調查大約50萬輛的TESLA,包括2012-2019年生產的Model Y,以及2016到2019年車式與2018年的Model X年,再加上‎‎2019年式的Model 3,這樣高的案列顯示TESLA車款的安全性堪憂。‎

從媒體報導中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案例,包括2019年式的Model 3。一起在加州發生案例中,一位車主宣稱他們在停車場裡慢速行駛,當時發生了無預期的加速狀況,駕駛說當時他踩了煞車,但車子依然不停加速,最後在一次來自加利福尼亞的事故中,一個人聲稱他們在停車場行駛時減速,當時發生了"突然意外加速"的情況。司機接著說,即使他們踩刹車,汽車仍然加速而無法讓車子停下來,後車子撞開路檔,飛越而下,撞上棚架,最後掉落在水泥桶上,才讓車子讓下來。

‎另一起案例涉及了一台2019年Molde 3,示,一對夫妻在碰上兩次無預期加速女後,兩人表示害怕開車,根據報導,其中一次是先生開車時發生的,車速僅僅32公里/小時,另一次則是發生在車子接近一個十字路口的停車號誌或紅綠燈時。‎

‎最有趣的案例被列為「執法條目」,這是一台2019年式Model 3型在高速公路上行駛,駕駛試圖減速,但車子毫無反應,最後發生撞車,導致發生十台車的追撞事故,TESLA的駕駛和乘客都表示,Model 3出現無預期加速。‎‎目前還不清楚這些事件發生的真正原因,但NHTSA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將試圖追究所有的案例。





模擬走路肌肉運動、消除久坐駕駛煩惱,JLR研發車用按摩座墊


現代文明病多得是,最為人困擾的,大概就是久坐而延伸出來的病痛,可別小看坐太久會產生的健康問題,除了會增加肥胖、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等風險,連每天都有運動也彌補不了坐太久的健康風險,雖然大部分都可避免不要久坐,不過開車就沒辦法站著開了,而捷豹路虎(JLR)也因此研發了一個特殊的坐墊設計,近日更推出這款車用座墊,甚至能藉由像是按摩的方式,模仿走路時的骨盆運動,讓人體就算只是坐著也能動到肌肉。


車廠方面則表示,目前針對這項新的座椅系統,仍正與車身內飾研究相關部門進行測試,而主要運用到的原理,就是先在座椅內部泡沫當中置入機械裝置,藉由不斷微調來進行「按摩」,模擬走路時的骨盆運動,還能針對不同人群、甚至不同體型的人們需求來做調整;車廠也指出,新系統可重現走路時骨盆與肌肉的運用,使大腦認為身體正在走路,不過實際上駕駛當然只是坐著而已。

同時,車廠也表示,除了幫助預防健康問題之外,久坐的生活方式也會導致腿部、臀部等肌肉退化,甚至縮短肌肉長度,如果能夠定期鍛煉這些肌肉,可減少像是背部受傷的受傷機率,既然開車無法避免久坐,至少能藉由新的座椅系統來降低影響到健康的風險。

在內裝相關設計與技術的研發上面,除了新的座椅設計以外,之前車廠其實也提出過不少想法,像是可追踪腦波與心率、創建出擴增實境等等技術,另外,也提到可幫助預防暈車、阻止細菌傳播等等新技術,而車廠方面也表示,在研發新座椅系統之時,也花了許多時間以讓專家展示出最理想的座椅位置;不過,目前這些想法大都仍處於測試階段,未來,將有望在更多量產車型當中看到更加多元的新設技與新想法。







傳聞滿天飛?加藤緒男:對抗豐田威脅,日產若與雷諾分手,最可能跟本田合作?!


儘管因為Carlos Ghosn已經從昔日的經營逆轉之神,搖身一變成為全球通緝犯,也讓他一手建立的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體制,或可能出現變化,儘管日前法方(雷諾董事長Jean-Philippe Senard)都出來發言滅火反制,但顯然抬面下的諸多揣測,也陸陸續續出現在媒體版面,其中知名市場研究公司LightStream Research分析師加藤緒男(Mio Kato)表示,若日產真的與雷諾分手導致結盟告終,可能將尋求新的合作對象,畢竟今後要在新能源與自動駕駛領域站穩腳步,單打獨鬥將十分危險。


加藤緒男指出,考量來自同樣是日系巨擘TOYOTA的威脅,加上豐田拿下東京奧運主要贊助商,將在新能源與自動駕駛領域,藉由這個機會進行最大規模展演所帶來的衍生利益與競爭優勢,日產若能與本田合作,將較可能與豐田集團競爭,而豐田集團除了全資擁有大發自動車(DAIHATSU),在乘用車領域也與MAZDA、SUBARU、SUZUKI等開始報團取暖,在海外市場如歐洲也與PSA戰略合作。

加藤緒男表示,本田一直以來從未熱中於併購,所以各界很難想像日產與其結盟,但若出於真的跟雷諾分手,若日產想要取得替代雷諾的聯盟伙伴,或許本田會是一個較好的對象。

另外,若以目前雷諾日產三菱聯盟(RENAULT-NISSAN-MITSUBISHI Alliance)整車年產量約接近1100萬輛的規模,若真的與本田合併,將可直接提升至1200萬輛。

目前包括日產與本田雙方都拒絕對這項消息或傳言發表任何評論。





國際情勢所逼,PSA宣布2019年度銷量下滑10%


PSA集團於上週四公布,2019年全球銷量已下降10%、至349萬輛,繼2018年創下388萬輛的紀錄之後,主要因為在中國、中東、非洲等市場的銷量都呈現下化,而影響到2019年的全年度整體銷量。


在中國,車廠統計,銷量大幅下降多達55.4%,2019前僅銷售出117,084輛汽車,原本目標期望達100萬輛的想法,在去年只有達到十分之一;而在拉丁美洲市場方面,因為整體拉美市場都呈現萎縮,進而使銷量下降22.5%;在中東與非洲地區,車廠指出,去年銷量下降多達43.7%,而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在美國制裁的威脅下車廠不得退出伊朗市場。

而在歐洲市場當中,車廠的2019年度銷量也下降,不過下降幅度較中國、中東、非洲等地還要少,微幅下降2.5%至311萬輛,據車廠統計,旗下品牌跌幅最大的是OPEL-VAUXHALL,下降了6.4%;同時,在歐洲因為輕型商用車(LCV)整體銷量增長的影響,PSA在輕型商用車市場當中,市佔率比去年增長1.3%、至16.8%。

至於歐洲的乘用車市場當中,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的統計數據,VOLKSWAGEN以及RENAULT銷售排在PSA前面,而上個月才簽下合併協議的合作夥伴FCA則下滑7.3%;不過,雖然整體乘用車方面的銷售並不是太亮眼,但對於PSA旗下品牌PEUGEOT來說,2019年其實是個不錯的年度,像是小型乘用車產品在陣容大大更新之後,也帶動了2020年的銷售,車廠方面也補充到,旗下CITROEN在所有品牌中增長速度最快。

而DS則是PSA在去年全球銷量唯一有增加的品牌,增長了17.4%、達62,512台的銷售數量,PEUGEOT則下降了16.3%,而CITROEN也下降5.1%,OPEL-VAUXHALL去年銷量同樣也呈現下滑,下降了5.9%。而在公布去年數字之後,車廠仍尚未透露今年度的預期獲利或是相關目標。







美國劍指華為,德國汽車製造商成夾心餅乾


美中貿易戰雖然在雙方簽下第一階段協議而稍微降溫,但在許多部份其實並未因此而緩解,其中在5G科技戰的部分,美國依舊緊盯著華為,也依此美國目前仍力阻全球的盟國使用其5G建設的配備,其中德國也是目前對於是否該讓華為參與其國內5G建設,而正處於正反兩方激辯的情況。不過隨著德國汽車製造商對於中國汽車市場的依賴越來越深之後,在美中兩強對壘的情況下,反而成為夾心餅乾。


事實上,美國持續透過各種管道對其歐洲盟國施壓,表明華為很可能會使得中國政府得以監視甚至是控制歐美之間的資訊網路,故必須將華為排除在5G建設之外。但另一方面,美國不時將對德國汽車加徵關稅做為威脅,卻也讓德國感到相當頭痛,讓這個問題已經從單純的經濟問題上升到三國之間的政治問題。

此外,中國已經成為德國在經濟上相當重要的合作夥伴,尤其德國許多汽車製造商在中國已經深耕多年,即便是僅幾年遭遇成長放緩、但其依舊是遙遙倆先第二大市場的全球第一大市場。舉例來說,即便中國車市年銷量已連兩年衰退,但VW依舊成長了0.5%,對於豪華品牌來說,中國層峰階級的消費力也是德國豪華車品牌相當重要的市場。

同時,中國也不會放棄這點優勢,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在上個月就已經提出警告,表示如果德國做出決定,導致華為被排除在德國市場之外,肯定會產生一些後果,且中國政府不會坐視不管。」而德國一位數位委員會的Konstantin von Notz就提到,中國人已經明確表示,他們會選擇要害部位來進行報復,所指的明顯就是汽車產業。

目前德國國內,同樣也有兩種對立的聲音,其中一方站在無需排除華為的立場,其中原因包括: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華為的設備將會竊取機密與個人資訊、再者,德國汽車產業可能會成為中國的報復對象,將對國家經濟與汽車產業造成極大的傷害、最後,被稱為「盟友」的美國,對於自家汽車產業同樣相當不客氣。

但站在反對的一方則認為,若因採用華為的設備而導致美國在情報資訊共享方面受到限制、其二則是目前歐洲也有Nokia與Ericsson等企業在進行5G的建設,雖然建設速度較慢、成本較高,但若大規模使用華為產品,那麼歐洲在5G科技方面將遠遠落後,同時等於將科技的主控權交出去、最後,最令人擔憂的一點就是:「根據中國法律,企業有義務與中國的安全部門合作。」

可想而知,正反雙方可能沒辦法很快地達成共識,要如何在美中兩強之間取得平衡點,以保持自身汽車產業不受到傷害,可說是相當考驗德國政府的智慧。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