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新車資訊] 讓性能視覺更熱血,BMW推出M8的M Performance Parts改裝套件

讓性能視覺更熱血,BMW推出M8的M Performance Parts改裝套件


BMW經典跑車8系列去年重出江湖,推出二代新車,而它的高性能版本M8的雙門轎跑車和敞篷車型,以及Competition競技版上周登場,而原廠也在M8上線之後,隨即推出視覺與性能升級的M Performance Parts改裝套件。原廠宣稱此一套件設計靈感係來自於M8 GTE賽車,不僅可以讓買家進一步讓他們的座駕更具個性化,可同步提升其輕量化結構和空氣動力學方面等性能。所有的套件不只適用於M8 Coupe和Convertible,同時也可用於Competition競技版。


在外觀上,BMW M Performance Parts為M8在原有可選配的碳纖維套件上再追加一些額外的碳纖維細節配件,其中包括碳纖維 M 款高性門側踏板,還有特有的水箱護罩格柵和車側的裝飾性的格柵。另外,車主還可以選擇只有在引擎蓋打開時才可見的碳纖維材質的引擎上蓋。

而在性能部分,M Performance Parts也追加一些額外的零件和配件,包括 M Performance性能強化的煞車來令片,可有效縮短煞車制動距離,並提供了更好的煞車踩踏的回饋。而這些配件都是直接取材自BMW Motorsport賽車運動部門,另外車內也配備一個更具強烈賽車風格的方向盤。

此一BMW M Performance方向盤結合碳纖維換檔撥片,同時採用碳纖維飾板加上Alcantara麂皮包覆(或碳纖維搭配真皮皮革包覆) ,並結合雙色的縫線。而方向盤的一些細節配置也看得到它和賽車世界之間的關聯性,在方向盤中央位置有和賽車配置相同的藍色皮革的標記,車輪清楚地顯示了它與賽車世界的聯繫, 它有一個藍色的中央標記,方向盤下握把的碳纖維飾板上也有藍色、紅色和紫色的圖案加上M Perfeonamce的字樣。

而車內也換裝專屬的金屬油門與煞車踏板,最後BMW也為買家提供M Performance特製的室內用車輛護套,它可水洗,可保護車子不受髒汙與防刮,另外也有一套車輪保護袋,可保護車子的備胎,並且方便運送。

















馬3終極武器SKYACTIV-X最終性能數據確認,最大馬力177匹、扭力224Nm


台灣馬自達(MAZDA TAIWAN)本月在台即將推出全新一代Mazda3,不過據悉最受矚目搭載全新動力技術Slyactive-X的車型,將不在此次發表之列,可能要等到10月才會交車,在歐洲市場同樣也會在今年秋季開始交車,而MAZDA今日公布Skyactiv-X歐規完整的性能數據,這具2.0升直列四缸動力,最大馬力177hp,最大扭力224牛頓米,按歐盟WLTP測試標準,其平均油耗可達到一公升跑18.52 公里的水準,並有前輪驅動或四輪驅動版本。


Mazda3的 Skyactiv-X引擎同樣標配24V微型油複合動力系統,稱之為Mazda M Hybrid,該技術能夠讓Mazda3在減速過程中獲取再生的能源,並加以其釋出用以提升燃油經濟效益。在此一模式下,按NEDC測試標準,它可以取得每百公里4.3公升燃油的平均油耗,相當於每公升可跑18.87公里,若是WLTP新的測試標準,則為每百公里5.3公升,相當於每公升可跑18.25公里,此一數據係匹配6速手排變速箱進行測試。在台灣市場,關於 Skyactiv-X動力版本,未來有可能配置在兩廂掀背車型或四門房車車型上,而傳動系統應只有6速自排變速箱。

Skyactiv-X 是MAZDA推出全新的汽油引擎技術,它擷取了一使用在柴油引擎上的壓縮技術,即所SPCC(火星塞控制壓燃點火式汽油引擎技術 ,Spark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融合傳統火星塞點火和 HCCI 壓縮點燃汽油引擎雙重優點,它最初點火藉由火星塞來點燃汽缸內少量而高密度的燃氣混合物,而其餘的點火則是靠最初燃爆所造成的高溫和壓力來點燃。這樣技術可以讓引擎擁有充沛的動力輸出,並取得如同柴油引擎一般的低油耗表現。

根據MAZDA所說,使用這樣的技術,其結果是扭力輸出比目前的 SKYACT-G 汽油引擎還增加了30%,而燃油效率明顯高於目前的馬自達SKYACTIV-D柴油引擎。此一技術和近年德國賓士推出的新世代柴油車引擎原理相似,但馬自達則是第一家將此技用於量產車的汽車廠。











他山之石:推行電動車,電網、車主充電習慣都得跟上


當今全球車壇顯學之一,莫過於電動車。為了對抗空汙,除了許多汽車品牌已經投入相當高的成本進行電動車的研發,有些國家對於電動車的推動也相當積極。而台灣近年來對於電動車雖然好像有要推行,但似乎只有在機車部分比較有起色。不過若政府有心投入電動車,那麼車主的用車習慣、電網等基礎設施,其實都必須有所考量。


當今全球除了中國之外,地處於北歐的挪威可說是大力推動電動車的另一個範本。不過近來當地的研究顯示,若電動車的市占率持續提高,那麼當地再2040年的電力網路將會需要高達13億美元的金額來進行升級,而此一成本將會反應在使用者身上,也就是電費。

在政府的政策主導下,挪威預計在2025年禁售傳統內燃機車款,並且預計在204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針對電動車推出了許多優惠來吸引消費者,包括稅賦的減免、免費或是更便宜的停車、過路費以及充電。而3月份的汽車銷售,純電動車就佔了60%,而目前在挪威總共270萬輛乘用車中,電動車就佔了22萬輛。

而根據研究,若當地居民不改變現有的充電習慣,也就是下午至晚上的時間充電,那麼挪威就需要花上13億美元的金額來進行電網升級,而升級的費用當中, 60%用於低壓電網、10%用於變電站、28%用於高壓電網剩下的2%用於高壓變壓器。

不過,當然也有不需要花錢就能夠解決的方式,那就是改變充電習慣。研究顯示,若當地民眾若能夠將充電時間改為晚上,那麼就不需要進行電網升級的工作;如果是只在下午充電,或是只在電池電力快要耗盡的時候才充電,則電網升級成本則是下降至4億美元。

挪威交通經濟學研究所表示,在2040年需要達到碳中和的情況下,挪威電動車的用電量將達到由目前的0.8兆瓦時提高到8.8兆瓦時,而這幾乎是當前當地家庭用電量的四分之一。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