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東晉北伐名將祖逖曾搶劫江南流民

東晉北伐名將祖逖曾搶劫江南流民

  東晉時代,南北對峙,經常發生軍事戰爭,這些軍戶既然指靠不上,東晉很快就另闢蹊徑。西晉覆亡後,很多北方流民進入南方。這些流民有的定居長江以南,這些人大多成為士紳地主的附庸,給他們種地繳租,變成了普通老百姓,但還有很多流民留居在長江以北。東晉政府在初期對這些流民頗為防範,總覺得這些人不是安分良民,因此盡力把他們隔絕在長江以北。
  這些流民和那些跑去給大戶種地的流民有很大不同,主要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組織和武裝。逃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些流民就跟美國西進時代與印第安人搶地盤的牛仔一樣,處處面臨危險。大家逃難的時候,總是把最好的衣裳穿到身上,最值錢的東西藏在包裹裡,這就成了打劫的最好目標。亂世裡又土匪橫行,碰上土匪,給剝個精光扔到路邊,那是常事。
  亂軍看見難民搶劫一把也是他們的本分。除了土匪和亂軍,連晉朝政府官員都打他們的主意,比如當時東晉的西陽王司馬就讓手下冒充山賊,在湖北公然劫道,打劫這幫流民。幹這個無本買賣的可不止一兩個黑心王爺,幾乎成了一種很有前途的朝陽產業。連大名鼎鼎的祖逖,那個北伐的將軍,也幹過這個。祖逖剛到江南的時候沒什麼財物,一天,他卻請了很多高級官員到家裡做客,陳列了好多寶貝。祖逖自己介紹說:「大家不要吃驚,我不過是昨天偶然到南塘(秦淮河南)幹了一票。」也就是說,祖將軍到南塘搶了一把難民。這些高官聽了都不言語,也沒說下不為例,要加強政治學習什麼的,好像祖逖幹的只是很平常的事似的。
  大家也不要過多責怪祖逖,祖逖後來率軍北伐,死在河南,當地人給他立祠堂,很多人燒香敬拜。按理說他應該也不是什麼壞人,幹這個實在是因為誘惑太大。一群肥羊躺在外頭,怎捨得白白放過?反正手裡有刀有槍,搶了也白搶,白搶誰不搶?至於這些羊給搶了之後會不會生活困難,誰管得了那麼多呢?
  難民之間也會互相搶劫。每次北方政權崩潰,往往都會製造大量難民,這些難民有的往南,有的向西,道路交錯,彼此殺掠。沒有武裝的難民很容易就成了同類的犧牲品,再加上還有吃飯問題,沒有組織,單身逃亡,極易淪為餓殍。南下的路程也許只有幾百里地,但這幾百里很可能是死亡之路。史書用華麗的文筆記載說當時的動亂,使得白骨遮蔽了平原,千里之內看不到炊煙。這些白骨,往往就是那些被殺死、餓死、凍死的難民留下的。
  很多流民對危險的反應和美國西進車隊差不多,他們在首領的指揮下,把自己組織了起來,管你是誰,誰敢跑來搶東西,我就跟你拼到底。這些首領就成為「流民帥」,那些流民也就成了相對獨立的武裝力量。東晉政府為了收編、整頓這些武裝流民,下了很大的工夫。東晉早期,由於處理不當,矛盾激化,公元327年,一個叫蘇峻的流民帥曾經起兵造反,甚至拿下了建康城。這些流民對政府似乎有很強的仇恨心理,在建康大肆劫掠、欺辱官員,一年後,動亂才被鎮壓。
  南下流民,多是經過動亂練就了一些本領的人,用文言文來說,是「人多勁悍」。他們比那些一輩子在家種地繳租子的人,確實更能打,如果不用他們作戰,實在是大為可惜。另一方面,如果不好好吸納這些流民、處置那些流民帥,蘇峻之亂就是一個榜樣。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收編他們。公元377年,謝玄在京口收容大量北方流民,建立新軍。因為京口又稱北府,所以這支新軍就被稱為北府軍。史書上有關北府軍的記載非常簡略,導致現在大家對北府軍的說法往往有很大分歧,但總的來說,北府軍主要是收編的流民武裝。那些流民帥在謝玄的領導下,繼續指揮這些流民。
  北府軍士卒是募兵而非軍戶,既然是募兵,他們的待遇必然高於那些軍戶,而且他們應該有一定的人身自由。理論上來講,募兵在約定的時間結束後可以離開軍隊,他們和政府的關係應該像現代的勞資關係。但我之所以說「應該」,是因為實際情況很可能並非如此。政策執行下來,總是不像理論中那麼冠冕堂皇。
  北府軍創建十年之後,北府將領毛璩為了補充自己的兵員,就去圍攻一個難民營。這個難民營處於湖澤草地之間,不好進剿,當時恰逢大旱,毛璩認為是個放火的好天氣,就把難民營四面圍住,放火燒野草。難民們沒有辦法,只能鑽出來投降,毛璩就把這些人收編到自己麾下,這些難民從此光榮地成為北府軍的成員。你要說圍起來放火燒相當於開露天招聘會,是大行「賞募」,總是有些勉強。不管怎麼說,這些北府軍的待遇確實好於一般軍戶,而且他們的激勵機制也更合理一些。這些流民本身又是比較好的士兵坯子,因此,北府軍的組成大大提高了晉朝的軍事實力。
  政府維持一支募兵隊伍,肯定比維持普通軍隊花費更大一些,但是這麼幹是值得的。由軍戶組成的軍隊就像一個勞改隊,需要的是嚴厲的勞改幹部,由募兵組成的軍隊則多少更像一個企業,需要的是一個稱職的CEO。謝玄就是一個稱職的CEO,在他的整頓下,北府軍很快成為晉朝最精銳的部隊,很可能也是當時整個中國最精銳的部隊。就在謝玄組建北府軍之後的第六年,淝水之戰開始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