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袁世凱是如何讓賣國二十一條成為廢紙

袁世凱是如何讓賣國二十一條成為廢紙

  在21條交涉過程中,袁世凱盡心盡力,努力減少損失;被迫簽字後,佈置官員拖延抵制,使之成為廢紙。在中國人心目中,袁世凱可能是同汪精衛差不了多少的角色。專制統治、復辟帝制… …這些理應譴責。可是他還有另外一面。從1895年開始的維新變法運動中,他是強學會的支持者,嚴復的朋友;除了小站練兵成績突出外,所上奏章,談論國事也頗有見地。戊戌政變,另有因由,他負不了主要責任。進入20世紀,身為北洋大臣和直隸總督,他推行新政成績最為顯著。
  大清王朝最後十年推行新政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廢除科舉,實行新的教育制度。促使朝廷當機立斷,在1905年開始永遠廢除科舉的就是他和張之洞。而興辦學堂最多的也是他所管轄的直隸(今河北省)。在政治體制改革和建立新的社會管理體系方面,直隸也走在全國前列。全國首次地方選舉是1907年的天津市政選舉。義和團事件後,規定中國不準在天津地區駐軍;精明的袁世凱的建樹之一是訓練3000警察進駐這個地區,維護了主權和地方治安。用警察取代衙役管理社會治安,應該說是一個進步。在建立和推廣這個制度上,袁世凱功不可沒。同時他對清末的立憲是支持的。
  在經濟領域,他發展工商企業也用力很勤,成績顯著,有的至今仍在繼續發揮作用。中國人今天仍熱情傳誦詹天祐修京張鐵路的功績,但往往不瞭解這條鐵路的決策、資金籌措,包括決定用中國人和中國資金修建等主要是袁世凱的功勞。進入民國袁世凱是被政治錯誤埋葬的。但即使在政治領域,最少有幾條也是應該肯定的:
  首先,執政的第一年,就制訂了《國會組織法》,接著又依法進行選舉,並在1913年年初召開了國會。
  其次,1913年1月9日公佈《文官考試法》,表明他有意建立現代國家機關。其中規定文官高等考試,以國法學、刑法、民法、國際公法、行政法、經濟學和財政學七種為主科,一定要考。商法、政治學、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通商約章等五種為附科,應試者自擇其一。這些科目設計很有意思,如果主科加上外語、電腦兩門,用來考選今日中國的高級文官,必將對建立真正的法治國家大有裨益。
  再次,他推行軍民分治,規定督軍不得兼任省長也是完全正確的。
  在一般人心目中,「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日益專制,一心想做皇帝,總不能說還有什麼建樹吧!但恰恰在這個時候,他在經濟領域卻頗有作為。簡單說來是:
  1.起用周學熙、張謇等內行人主管財政和工商行政,做了不少排憂解難的事。例如為鼓勵製造業和加工業各民營公司,由政府出資建立保息制度。投資第一年開始,即可獲得四至六厘股息。第六年起才按保息金的二十四分之一,分年攤還。開辦廠礦的手續簡化,有的稅收也降低了。例如採礦稅就從原來的25%降至10‰~15‰,從而促進了礦山開採。到處設卡,徵收釐金是晚清留下的弊政,十分不利於經濟發展。袁世凱政府沒有徹底廢除,但對頗為大宗的土布免征釐金,亦不失為做了一件好事。
  2.依靠各地商會,充分聽取工商業家意見,制定了一系列經濟法規,完善了市場機制。粗略統計,袁世凱政府制定有關經濟法令八十多件,推進了清末新政的未竟事業。
  3.糾正清政府混淆壟斷與專利的錯誤,取消創辦企業動輒給予專營權若干年的規定,專利只給予真正的發明創新,從而促進了自由競爭。
  4.整理和健全財政稅收制度,民國三四年間(1914、1915)實現了財政收支平衡,「約計每年可餘二千萬」。
  5.整頓金融秩序,收回各地亂發的紙幣(如廣東),統一鑄造銀幣(袁大頭),奠立了統一幣制的基礎。
  總的看來,袁世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過去有個流傳很廣的說法: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列強無暇東顧,推動了中國民族工商業發展。歐戰確實為中國人騰出較大的發展空間,但決定性的是本國的制度建設。統計數字表明,歐戰前中國民族工商業已以較高速度發展,大戰爆發只是加快了發展速度。清末新政和袁世凱政府在經濟制度方面的建樹,應該得到公允的評價。此外在21條交涉過程中,他盡心盡力,努力減少損失;被迫簽字後,佈置官員拖延抵制,使之成為廢紙。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