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古代流行春宮圖有哪四大神奇功能

古代流行春宮圖有哪四大神奇功能

  春宮畫的起源,一般都認為始於西漢景帝子惠王劉越的後裔劉海陽(公元前64至公元前50年在位),在他世襲的封邑廣川郡(今河北省棗強縣東)的宮室中繪男女性愛畫於屋上。可是實際上春宮畫的起源比這還要早得多。漢朝劉向在《列女傳》一書中說,殷商末期(前1040年左右),奢侈暴虐的紂王曾在宮中舉行肉林酒池的餐宴,他抱著妲己恣意尋歡,在他們的床榻四周則圍以繪滿春宮畫的屏風,兩人一面欣賞這些畫,一面縱情作樂。
  在沈德符的《敝帚齋余談》對春宮畫起源的記述中,提到了廣川王劉海陽、齊後廢帝蕭寶卷、隋煬帝、唐高宗、武則天等,其實中國古代的春宮畫不僅起源於宮中的淫樂,也起源於民間一些性書的插圖,甚至作為一種性教育工具啟示新婚夫妻。如前述「嫁妝畫」就是一種春宮畫。
  有資料表明,在公元1世紀,似乎《素女經》之類的性學書籍已有帶插圖的版本了。如《素女經》內的「九勢篇」和《洞玄子》內的「三十法」,都可能有一些圖畫的附錄說明。從《同聲歌》可以看到,在漢時有可能以春宮畫給新娘做嫁妝,以指導夫妻性生活,這被稱為「女兒圖」、「枕邊書」或「嫁妝畫」,這在後世的民間也有流傳。
  從唐代到宋代,出現了少數畫過春宮畫的著名畫家,他們的有些春宮畫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些歷史事實。無名氏所畫的《熙陵幸小周后圖》即為一例。多才多藝的南唐後主李煜曾和妻妹幽歡,他寫下的著名的《菩薩蠻》詞就記述了幽歡時的情景。在他的妻子大周后死後四年,李後主冊封妻妹為小周后,又過了10年(974),南唐亡於宋,李後主和小周后被擄至京師。小周后貌美,被好色的宋太宗趙匡胤看中了,把她宣至後宮,多次強行奸汙。這件事被人畫了下來,就是《熙陵幸小周后圖》,「熙陵」是指宋太宗,因為他死後葬在河南鞏縣的永熙陵。
  在《熙陵幸小周后圖》上,元人馮海粟就題詩:「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怪底金風衝地起,禦園紅紫滿龍堆。」意思是:宋太宗你強姦了別人的妻子,而你的後代(宋徽宗、欽宗和宗室嬪妃公主3000人)也被金人大肆強姦,這真是報應了。
  可是,歷史往往會走向反面,金人滅了北宋,肆意強姦北宋的后妃宗室和民間婦女,後來南宋聯合蒙古人滅金時,南宋的軍人也施加了性報復,有人還把南宋軍人強姦金后的情景描繪下來,題為《嘗后圖》,意即「嘗嘗金朝皇后滋味之圖」。在佚名作家的《樵書》中,曾提到這幅南宋末年的《嘗后圖》說… …又有宋人《嘗后圖》:一婦人裸跣,為數人抬舁,人皆甲冑帶刀,有嚙唇與乳及臂股者,至有以口其足者。惟一大將露形近之,更一人掣之不就。又有持足帛履襪相追逐者,計有十九人。上有題云:「南叱驚風,汴城吹動。吹出鮮花紅薰薰,潑蝶攢蜂不珍重。棄雪拼香,無處著這面孔,一綜兒是清風鎮的樣子,好將軍是極粘罕的孟珙」。
  畫中露出陽具準備強姦金后的將軍是不是孟珙,有人提出質疑,但金被滅後,此情此景想必有之,即使孟珙沒有這麼做,別的將軍也會這麼做。無論是金人奸宋室后妃,還是宋人奸金室后妃,都是性暴行,女子都是悲慘的性犧牲品。
  自明代下半時期以後,春宮畫特別流行,那時這方面的名畫家首推唐寅。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少年時學畫於周臣,後結交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等,切磋文藝,歷史上記載他是個風流才子,詩、文、畫俱佳。他性格不羈,有時用「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印,由於仕途多舛,就遊歷名山大川,專門致力繪畫,以賣畫為生。他長於人物,特別以仕女畫見長。他畫春宮畫,與他的生活情趣有很大關係,也是他風流性格不羈的表現,可能也是對當時官場和社會的虛偽以及封建禮教的諷刺和反抗。有人說,他作春宮畫以所眷戀的妓女、情婦為裸體模特兒,所以才畫得那麼傳神,那麼惟妙惟肖。
  唐寅所作的一般仕女畫,至今傳世的有《孟宮蜀妓圖》《班姬團扇圖》《嫦娥奔月圖》等,但其大幅絹本的秘戲圖至今已不復見,只是在古籍中留下幾首清人題唐寅春宮畫的詩作,如「雞頭(乳房)嫩如何蓮船(三寸金蓮)僅盈握;鴛鴦不足羨,深閨樂正多。」「清風明月無從覓,且探桃源洞底春」等,讓後人去想像、描摹。唐寅還畫了一套《風流絕暢圖》,共有24幅,十分有名,但這套冊頁早已失傳。
  和唐寅可相媲美的還有仇英。仇英字實甫,號十洲,太倉(今屬江蘇)人,居蘇州。他是工匠出身,後來也從周臣學畫,為文徵明所稱譽,從而知名於世。他主要以賣畫為生,畫春宮畫也十分有名。他畫全身著衣的戀人,也畫裸體相交的男女。他從臨摹古人名作下手,發憤苦學,兼取各家之長融一爐,從而創出自己精麗秀雅的繪畫風格,終於能和唐寅、文徵明、沈周並列,成為明朝的四大畫家之一。
  人們認為明代後期是中國古代春宮畫發展的頂峰,主要是指它的質,在量方面,清代的春宮畫似乎較明代為多,也許是因為年代較近而存世的作品較多的緣故。從文獻記載來看,清朝的春宮畫能手主要有古濂和尚、王式、馬相舜、馬振、改琦等。
  中國古代的春宮畫雖然被許多人所喜愛,但總是有私密性,被認為不登大雅之堂,只能在私下把玩欣賞,所以極少有大幅者。這些春宮畫不僅在內宮、在官僚豪紳之家流行,而且在民間坊肆中也十分流行,這是明代的春宮畫和前朝不一樣的地方。由於流行廣,需求量大,有些出版商又在印刷上下功夫,其技巧達到相當高的程度,明末尤甚。荷蘭漢學家高羅佩認為最好的套色春宮畫印於1606年至1624年,使用了五種顏色,這些畫代表了套色春宮畫的全盛期,它只流行了約20年。1644年清王朝建立後,這種藝術已完全絕跡。總的看來,清代春宮畫似乎比明代流行得更廣一些,但其畫藝都在唐寅、仇英之下,印刷技術也遠遠地遜色了。
  一門藝術或一門科學之所以在某個時期廣泛流行和發展,總是因為它有許多功能而符合了某個時代的某種特殊需要。春宮畫之所以從宮廷到民間不斷地發展和流行,正是因為它有許多它物所難以替代的功能:
  一是激發性慾的功能。人們感受性刺激,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覺器官實現的,其中觸覺、視覺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是娛樂功能。在男女性生活中作為助興工具,這是和春宮畫的性刺激作用密切聯繫的。
  三是教育的功能。即作為性學書籍的插圖來昭示人們;或以「嫁妝畫」的形式給女兒帶到新郎家去,過夫妻性生活時照此去做。
  四是辟邪的功能。例如「避火圖」,認為春宮畫能辟鬼神。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