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古代窮人為何「借衣不借鞋」?

古代窮人為何「借衣不借鞋」?

  古代窮人借衣服穿並不少見,但鮮見的是「借鞋」,即所謂「借衣不借鞋」。這是因為鞋子太便宜,草、麻都可以用來做鞋,沒有借的必要。所以,古代的草麻鞋別稱叫「不借」。
  過去,作風不好、不守禮數的女人被稱為「破鞋」。對其由來,已故學者胡考在其小說《上海灘》中有這樣的說法:「北方人所謂的破鞋,其實指的農村的土娼。因為實在窮不過,妓女的衣裳是向別人借的,唯有一雙鞋子沒有辦法借,只好仍舊著自己的破鞋,這就是破鞋的來頭。」此外,「破鞋」一詞由來還有另一版本,據說源於北京過去的八大胡同,一些為窮漢子提供性服務的暗娼、私娼,往往在自己居室外掛一隻繡花鞋作為標記。時間一長,繡花鞋就成了「破鞋」,破鞋遂成一種特指。破鞋,在北京人嘴裡,又被稱為「破大貨」。
  然而,也有人對上述兩種說法提出質疑。認為「破鞋」一詞的出現應是古人性崇拜的變異概念,在古人眼裡,鞋是女性生殖器官的象徵,是一種重要的性文化符號。這種「性符號」的產生,或與上古周朝始祖後稷的身世有關。後稷的母親是帝嚳高辛氏元妃姜嫄,姜嫄踩了巨人腳印而受孕生下後稷。此即《史記·周本紀》中所謂,姜嫄踐之(腳印)而身動如孕者一說。
  鞋在古人特別是古代女性心目中,一直與性、婚姻聯結在一起。現今被視為「中國鞋」的繡花鞋,在古代常被作為一種定情、吉祥之物來使用,在唐宋時已成風俗。
  繡花鞋又叫「繡鞋」、「扎花鞋」,在晉南一帶又稱作「晉國鞋」。繡花鞋的出現傳說與晉獻公有關,他在完成晉國霸業後,要求宮妃在鞋面上都繡上石榴花、桃花等10種花果圖案。同時還規定晉國女子出嫁時要穿上繡了花的鞋,「繡花鞋」從此流行,成為古代中國女性的保留鞋款。
  實際上,繡花鞋並非漢族獨有,在少數民族中也是傳情之物。如毛南族的女孩與男孩子定情「坐夜」時,會贈對方「欖子鞋」;仫佬族姑娘在「走坡」時,則會暗測情郎腳的大小,做雙繡花鞋,下次會面時作為定情物送給他。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