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陳勝、吳廣起義竟然是江湖結黨的開始

陳勝、吳廣起義竟然是江湖結黨的開始

  江湖萌芽可上溯至三千年前商周時代。殷商以商賈聞名於史。今日所說「商人」「商業」「商務」等名詞都假借「商」字,說明這一行業與商代有不解之緣。類似,可參考「漢朝」之於漢族,「唐朝」之於「唐人街」。商朝商人走街串巷,買賤販貴,長途遷徙流動,產生「廟堂」之外最初的江湖萌芽。這裡只說萌芽,而不是江湖本身,是因為這些人群擁有江湖的基本屬性漂泊。即遠離部落、采邑和宗族,行為游離於社會常規,但是,他們不具有江湖典型的組織和制度屬性。
  那時商人和豪俠作為遊民,人口規模小,結伙也不穩定,更談不上制度建設。無以構成獨立的社會階層,因而只稱萌芽。真正在體制外聚眾滋事,開始於陳勝、吳廣起義。最早聚眾成型的江湖雛形,陳勝、吳廣起義可算其中之一。
  《史記》記載,公元前209年即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一行900人被發往漁陽(今北京)做苦役。遇天降大雨,被洪水圍困大澤鄉,耽誤了役期。秦法實行酷刑,誤期一律斬首。二人遂商議,今日等死是一死,造反也是一死,不如反了,說不定還有一線活路。
  於是煽動策反,先設計誅殺押解將尉,後率領九百役卒起義。一路摧城掠寨,裹挾民眾,待攻破陳縣時,義軍早已規模浩大,戰車六七百,馬匹千餘,兵卒數萬人。秦時人口不過2000萬,即便以今日13億人口基數看,體制外有數萬軍隊遊蕩,也是一致命威脅。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如此龐大數目的農民離開故土,加入一個體制外非官方組織。
  陳勝義軍的建制和軍事條例今已不得而知,但以社會學常識臆測,他的人事組織功夫並不容易。因為當時社會實行宗族制,宗族以外群體如何組織屬於文化空白。加上他本人不過農夫出身,從未帶兵打仗,如何解決諸多實際問題?《史記》的記載顯示他們模仿秦軍建制,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立為都尉,組織結構和戰鬥條例卻未提及。
  從起義發生的意外性看,不妨猜測其倉促未及訓練,戰鬥組織單位不甚嚴格。更可能十分鬆散,就是烏合之眾,實行人海戰術。好勇鬥狠,一擁而上,猛衝猛打。經過一番權力爭奪,陳勝、吳廣作古而去,劉邦打進咸陽滅了秦朝。又反過來打敗同僚項羽,建立大漢。常言道:「竊國者王」。起義軍一旦改朝換代,「江湖」就變成「廟堂」。這一轉變,也意味著短命的體制外組織的終結。這種終結是必然的,因為那時不存在江湖穩定的條件。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