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最愛用權謀的孫權孫仲謀

最愛用權謀的孫權孫仲謀

  三國裡的吳大帝孫權,是個頗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他哥哥小霸王孫策說他不能創業只能守業,放在當今,也算是「富二代」的不錯人選了。所謂「創業難,守業更難」,作為「富二代」,孫權能夠守住自己的江山,達五十多年,不被別人掠奪,當得起「傑出」兩個字。孫權的特點是名如其人,字如其人。他的名字叫孫權,他的表字叫仲謀,聯繫起來就是「權謀」。而他這一輩子,從打仗,到用人,再到治理國家,與「權謀」幾乎是形影不離的。19歲從哥哥手中接管家族基業,開始長達52年的政治生涯。是「權謀」幫助他保住了原有的蛋糕;是「權謀」幫助他在夾縫裡求得了生存空間。
  劉備和曹操的年紀都比孫權大,而且這兩人都與孫堅交往過,算是孫權的叔父輩了。可是孫權「玩」的就是這些叔父們。對劉備,孫權寧願把如花似玉的妹妹送給他做小老婆,換取對付曹操的聯盟,贏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當勝利果實搶完了,又把妹妹「騙」了回來,差一點還把阿斗撈回去當人質,把劉備氣得要命。小小年紀的孫權,還多次和曹操玩心眼:一把火燒了曹操數十萬大軍不說,殺了關羽,卻把頭顱獻給曹操,顯然是故意把劉備的復仇矛頭引向曹操。耍「權謀」耍到了這個地步,由不得曹操不歎息:「生子當如孫仲謀啊!」曹操有25個兒子,若論詩詞歌賦,都比孫權強,但論忍辱負重、縱橫捭闔,以及「權謀」之術,都難敵孫權。
  從孫權與劉備、曹操等人的博弈中,我們可以覺悟到這樣一個道理:當今社會發展迅速,年輕人應該比年老的更容易適應快節奏,但要運用智慧,關鍵時刻能想出辦法,才能有所作為,才能稱得上「初生牛犢不怕虎」。有道是:人有臉,樹有皮。每個人都要「面子」,不管「裡子」怎麼樣,「面子」是必須時刻光鮮的。但是在孫權的「權謀」術裡,「面子」根本不值幾個錢,「面子」其實就是利益。
  孫權對於面子卻看得很淡,攻擊關羽時,為了刺探軍情,他打算自降級別,與關羽聯姻。可惜關羽也好「面子」,偏不買孫權的「面子」,更搞不懂孫權「裡子」裡面的貓膩,以至於輸得一塌糊塗。當孫權知道東吳與劉備將有大戰時,提前與曹操拉關係,極盡阿諛,寫信稱臣,稱說天命。大臣們都覺得自己的君王有些太沒「面子」,但為了各方利益,孫權還要講道理、做工作,安撫大臣們。丟掉「面子」不只是顯得有胸懷,更是一個人強大氣場的表現。孫權的「面子」觀告訴我們:做人與做事,有時候「奸一點」沒什麼壞處,雖然有點諷刺的意味,但裡面仍有大智慧。
  三國時期的三巨頭,都很會用人。劉備愛通過哭,來獲得手下人為他賣命;曹操則善於恩威並施,贏得人心。獨孫權用人最徹底,他堅持「人無完人用其長」的用人觀,且其中不乏「權謀」智慧。按照封建社會「一朝君主一朝臣」的邏輯,孫策和周瑜是老鐵,孫策死,則周瑜下課,順理成章。可是孫權卻反其道而行之,不但用周瑜,而且是重用,皇城之外,全由周瑜說了算。面對這樣的領導,周瑜焉能不死心塌地?
  孫權在用人的「權謀」中,能把所有人的利益集合起來為他所用。對外人是敬重,如他對周瑜、魯肅等敬如兄長;對親屬是約束,如對幾個叔伯兄弟管得很嚴。同時為了穩定自己的團隊,他又將內外關係進行重組,把自己家族和部下結成蜘蛛網似的緊密關係。如周瑜是孫策的好朋友,魯肅和周瑜是好朋友,呂蒙是孫策好友鄧當的小舅子,陸遜是孫策的女婿等等。
  優秀領導的標準是什麼?就是讓部下愛幹活,孫權用自己的「權謀」準確地詮釋了這一點。要讓部下幹活,首先要建立自己與部下的關係,打造團隊感,領導自己輕鬆,部下也覺得自己有價值。當然這個前提是知道部下的利益所在,並怎樣去利用。如果年輕人能從孫權的「權謀」術裡學到智慧,為自己的事業和人生服務,真是一件美事。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