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1982年一女知青冒險上書為何驚動胡耀邦

1982年一女知青冒險上書為何驚動胡耀邦

  1949年9月,蕭芸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父親是畢業於湖南大學土木系的高材生,後來在常德農校任校長,母親則是長沙周南女校的才女,解放後在湘潭教書。
  1957年,蕭芸的父親被打成「右派」,不久被送去勞教。1965年7月,蕭芸報名下放,與89名知青下放到湖南省湘潭縣,在湘潭至韶山的鐵路、公路沿線安營紮寨,組建了「知青茶場」。下鄉時,蕭芸年僅15歲,是知青中年紀最小的一個。
  1968年12月31日,「知青茶場」解散,蕭芸去了一個別人都不願去的偏僻山村—老虎巖生產隊落戶。後來,蕭芸認識了一個叫李開彥的人。他是大隊支書的弟弟,比蕭芸大兩歲,南昌航校畢業後分配在株洲320廠。支書家裡想為他找個對象,他們相中了蕭芸。蕭芸對他的條件還比較滿意,同時她也想找個能夠保護自己的人。
  1977年,蕭芸在農村生下了一個女兒,她成了一位母親。原打算就在農村這麼度過一輩子,但知青大返城將這一平靜打破了。
  1979年7月中旬,已在鄉中學當民辦教師的蕭芸收到一封信。在此之前,她已多次向有關部門寫信請求解決她的回城問題,但都石沉大海。這回,蕭芸同樣沒抱什麼希望。然而,她拆開信一看,信是由湘潭縣公安局寄來的,裡面附著一張表,同意蕭芸和女兒將農業戶口轉為城市戶口。等得心都快碎了的蕭芸,在這突至的驚喜面前落下了眼淚。
  結束了14年半的知青生活,蕭芸被招工到株洲市湘江機器廠南華幼兒園當了一名老師。那時,紛紛回城的知青所遇到的生活困難多得不可想像。大部分人雖然有了一份工作,但在工資級別、住房分配、福利待遇方面都得從頭開始。特別是那些下鄉插隊10多年的知青,有的在農村成了家,如今拖兒帶女,身無長技,干的工種是最差的,拿的工資是最低的。難道知青在農村勞動的成果就這樣輕易地被一筆勾銷?難道他們那一段獻出了人生最美好年華的「蹉跎歲月」就這樣無聲無息地被湮沒?
  一些知青常聚在蕭芸家議論,後來知青們對她說:「蕭芸,你有見識,文筆好,你代表我們寫封信,要求把我們下鄉的農齡改為工齡。我們都在信上簽名,如果闖了禍,你坐了牢,你的孩子由我們照看。」蕭芸何嘗不希望這樣,這些問題也同樣困擾著她,但現在要她執筆寫這樣的信,她不能不有所顧慮。不過最終她還是同意了。
  1982年國慶節的傍晚,她經過深思熟慮,以凳子當桌,坐在門檻上,幾易其稿,終於寫好了這封後來被人們稱之為「知青福音書」的信:「我們在農村、在邊疆,自食其力(不與城裡同胞爭飯吃,爭衣穿),身居茅棚(不與城裡同胞爭房住),荷鋤掮擔(不與城裡同胞爭飯碗)。糧棉油裡,我們曾經灑下了多少汗水?」
  令人費解的是,在城裡,復員軍人的軍齡算工齡,家屬、閒散勞力轉正前的合同期、臨時期算工齡,而作為有組織、有號召、有計劃的上山下鄉運動的積極參加者—下鄉知識青年的「農齡」卻被一筆勾銷了,這點我們無法理解,也不能忍受… …
  我們希望,國家在調整低工資、制訂工資改革制度的時候,能考慮到我們的客觀情況和實際困難。更重要的是,要使「下鄉吃大虧」論無立足之地。我們真誠地希望,我們微弱的呼聲能喚回國家領導傳送的「福音」… …寫好這封信後,蕭芸做了3件事:一是請3天假回了一趟老家,幫父母打了2000斤煤餅:二是把自己的毛衣毛褲拆了,又添了幾斤毛線,給6歲的女兒織了幾件毛衣:三是找丈夫坦言,如果出事了,讓他馬上提出離婚,以免受到株連,然後找一位善良的女子結婚,讓女兒有個完整的家。蕭芸已經為這封信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信雖然已經寫好,但寄給誰呢?蕭芸想到了從湘江機器廠調到湖南人民出版社《美育》雜誌社當編輯部主任的潘運告,他是蕭芸當時認識的最大的一個官。此後,這封信便開始了它獨特的旅程。潘運告接到信後,認為信中所提問題非常重要,並帶有普遍意義,遂轉交湖南人民出版社有關領導,並建議以本社收集的一種社情民意的名義提交湖南省委。出版社黨委附了呈辭,加蓋印章,此信遂被轉到湖南省委辦公廳,當時正好湖南省有一批急件,派專人坐飛機到北京請胡耀邦總書記批示,於是這封信又加蓋了湖南省委的大印,飛呈胡耀邦總書記的案頭,成了胡耀邦落實政策「六年兩千件」中的一件。
  1983年元旦剛過,南華幼兒園園長突然通知蕭芸到廠信訪辦去一趟。一進門,信訪辦公室主任就問:「你給省裡寫過信嗎?」「嗯。」蕭芸不知等待自己的是福是禍。「寫的都是啥內容?」「要求把下鄉知青的農齡算入工齡中。」
  信訪辦主任仔細打量了一下蕭芸,僵硬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你真有兩下子,省委辦公廳來了電話,讓我們信訪辦轉告你,胡耀邦總書記對知青待遇做了批示,國家有關部門正著手調查解決知青的工齡問題。」聽到這裡,蕭芸的一顆心總算落了地。
  此舉不僅改寫了全國知青的命運,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在廣闊天地裡摸爬滾打的青春歲月由此得到了一種肯定。自此,他們在晉級、評職稱、分房等方面,都享受到了農齡變工齡帶來的種種便利和好處。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