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明朝人喝酒如何拼文化

明朝人喝酒如何拼文化

  「哥倆好啊!五魁首啊!六六順啊… …」說起酒令,很多人可能就想起了酒桌上這些簡單的划拳遊戲。不過瀏陽的趙先生精心研究了自己收藏的一本「行酒令」古書,發現古人酒令顯然豐富多了,且多為即興之作,「明朝人喝酒,拼的是文化啊!」
  趙先生愛喝兩口,也酷愛收藏,一次偶然的機會淘到了一本《四老飲社趣樂談笑酒令三卷》。書上未標明作者,但首頁畫著四個人,上書「四老飲社社壇」,也許是四個「酒罈子」聯手之作。書本上半部畫著各種「骰子」點數,寫有「萬里封侯」、「八仙過海」等稱呼,每一個模式底下都代表著「敬客三盃(杯)」、「上客飲四杯」等方式。趙先生解釋,這應該是他們喝酒的規矩,古時文人雅士對行酒令比較講究,而且他們更願挑戰對詩、對對聯、猜字或猜謎等。
  如猜字:「什麼路不能動、鳥可食;府不能動、肉可食;山不動、豆可食?均打一字。」對:「鷺、腐、豈」;即興填詞,要求「上要女古人名,中要一物,下要古詩」;作對:「王昭君抱著琵琶唱陽春一曲和婚難」、「趙貞女兜上墳邊哭血淚染成紅杜鵑」。「看看,這都是他們的即興之作啊。」趙先生佩服萬分,除了猜字對題,書中還記錄了各種藏頭詩、嵌字詩、打油詩,什麼古怪的規矩都有,但各種「神回復」讓人讚嘆。
  酒令最主要目的是活躍酒桌氣氛。據史料記載,酒令由來已久,最早誕生於西周,完備於隋唐。《紅樓夢》第四十回中鴛鴦吃了一盅酒,笑著說:「酒令大如軍令,不論尊卑,唯我是主,違了我的話,是要受罰的」。「從行酒令中能看出一個時代的社會背景。」趙先生說,《四老飲社趣樂談笑酒令三卷》應該是內部私刻印刷品,但從「大明天下一統」等字眼可以推測出來自明代。同時書中言辭大膽開放,甚至還有「風月令」、「艷辭令」等酒令,佐證了明朝民風開放的社會風氣。「喝了酒只會扯談」在趙先生看來,只是學了古人的「形式」,以酒會友,出口成章,才是中華酒文化傳承的瑰寶。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