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唐中宗李顯的暴崩之謎

唐中宗李顯的暴崩之謎

  按照兩《唐書》和《資治通鑒》的記載,唐中宗李顯是被毒死了。《資治通鑒》是這樣說的:“散騎常侍馬秦客以醫術,光祿少卿楊均以善烹調,皆出入宮掖,得幸於韋后,恐事泄被誅,安樂公主欲韋后臨朝,自為皇太女,乃相與合謀,於餅餤中進毒。六月,壬午,中宗崩於神龍殿。”按照這個說法,韋皇后的兩個情人楊均和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敗露,韋皇后想當皇帝,而安樂公主想當皇太女,幾方勢力都覺得中宗礙手礙腳。於是,大家聯合搞出了一碗毒湯餅。
  為了增強這個說法的合理性,《資治通鑒》在景龍四年的五月,也就是唐中宗去世的前一個月還特意加上一筆:“五月,丁卯,許州司兵參軍偃師燕欽融複上言:‘皇后淫亂,干預國政,宗族強盛;安樂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圖危宗社。’”有人狀告皇后淫亂,公主、駙馬和大臣謀逆,中宗當然要把告狀人燕欽融找來當面盤問。面對中宗聲色俱厲的盤問,燕欽融大義凜然。其實,中宗對妻子和女兒也不是完全沒有意見,現在這些醜事連地方小官都知道了,中宗也覺得挺沒面子的,於是就默默地把燕欽融給放了。沒想到燕欽融才出大殿,就被韋皇后的死黨——宰相宗楚客派人殺死在殿前。中宗雖然沒有追究,但卻頭一次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憤怒。韋皇后和她的黨羽這才擔心起來,開始想對策了。
  那他們到底想出什麼對策呢?那就是下毒害死唐中宗。但是,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我個人認為,中宗應該不是被毒死的。為什麼呢?
  第一個理由是在現存史書中,第一次提到唐中宗李顯被韋皇后謀殺,是在此後半個多月的一場針對韋皇后的政變中,帶有明顯的軍事動員色彩。就在中宗去世十八天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合發動了政變。當時一個政變的將軍對士兵說:“韋皇后毒死先帝,我們今天要殺死韋后,為先帝報仇!”顯然,說韋后毒死中宗只是給政變找個充分的理由,不足以作為瞭解事實的依據。
  第二個理由,完全把安樂公主作為反面教材來對待的《舊唐書》提到了她想當皇太女、修定昆池等作威作福的許多細節,但是卻根本沒提到她還給中宗下過毒。顯然,這樣的重大遺漏,絕不是因為《舊唐書》的作者袒護安樂公主,只能說在當時人們還不認可安樂公主投毒這件事。
  第三個理由,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在死後都以禮改葬。在唐中宗死後半個多月,韋后和安樂公主也死於政變。雖然政變打出的旗號是她們兩個人毒死中宗罪該萬死,但是在政變結束後不久,她們倆卻還是被以禮改葬了。如果她們真毒死了中宗,怎麼還能認可她們的身份、以禮改葬?
  第四個理由,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當時並沒有毒死中宗的現實需要。她們當時的準備還非常不充分,如果唐中宗在,她們還可以背靠大樹,在他的保護下進一步發展勢力。這樣看來,說韋后母女狗急跳牆,毒死皇帝的記載並不可信,屬於當時勝利者的謊言。
  那麼,唐中宗怎麼會死得如此突然呢?這就要考慮李顯的家族遺傳病史了。眾所周知,李唐家族有心腦血管的遺傳病史,唐高祖、唐太宗、長孫皇后、唐高宗統統患有“氣疾”、“風疾”,這在古代都指心腦血管類疾病。正因為如此,李唐王朝的皇帝們並不長壽,李顯五十五歲死亡尚屬正常。
  另外,有的心腦血管疾病是以發病急、死亡率高為特徵的,李顯在事先沒有表現出什麼症狀的情況下暴卒,也符合心腦血管疾病的一般規律。這樣看來,說韋后母女毒死中宗是一個千古冤案。當然,這只是一個推測。
  但是,無論如何,唐中宗的死,對於當時政壇來說又是一場大地震,惹出了一系列的權力紛爭,最終由李隆基取得勝利政權,唐朝也進入短暫的穩定發展時期。

TOP

這篇貼文是摘自蒙曼教授的「亂世紅顏」那本書, 蒙曼教授對於隋唐史有很精闢的研究, 有興趣可以去書店看看.

TOP

我個人比較偏向 唐中宗是被毒死的!  因為唐朝本來就比較開放的民族,也比較開放.所以很多什麼亂倫等等大多都發生在唐朝. 毒死中宗也是大多比較認同.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