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朱元璋是位善於演戲的好演員?

朱元璋是位善於演戲的好演員?

  有一種說法,優秀的官員應當是好演員。我很是贊同。因為作為領導者,不可能永遠呆在一個崗位工作,不可能長期處於同樣環境處世,需要有適應新崗位薪環境的能力與水平。換個角度看,不正是根據職務職責職能要求去演好自己的角色嗎?在我看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是一位善於演戲的好演員。他究竟做了哪些角色轉換和身份證明呢?
  其一,憑實力說話,嶄露頭角。他剛開始步入仕途時,是投奔郭子興,由於自我努力,加上素質超群,在不斷四處征伐中,立下赫赫戰功,使得一路飛黃騰達,很快升任總兵官。這引起了郭子興手下其他總兵官的極為不服氣。理由當然是他年紀輕,資歷淺,躥升太快。朱元璋以他極高的天分,樹立了一個「以術馭人」的典型例子。為了確立自己的威信,他叫小兵把會議大廳的椅子撤了,換上長凳。這樣在開會時,各人就可以自由挑選自己的座位。第二天朱元璋有意慢走一步,進會場一看,諸將果然都不客氣。那時以右為尊,他們把右手都坐滿了,留給他最左面一個位置。朱元璋一句話沒說就坐下了。開會了,討論軍事問題,排在右首的人先發言。這些大老粗吭哧半天,也說不出幾句有水平的話。最後一個輪到朱元璋,他侃侃而談,分析得入情入理,大家聽了,不得不點頭稱是,按朱元璋的意思去辦了。這樣的情景出現幾次後,再開會時,大家都自覺把右手的位置給他留出來了。朱元璋的威信就這樣逐步樹立起來了。
  其二,逢佳時而鳴,擴充實力。至正十三年冬,朱元璋見濠州紅巾軍首領們只熱衷於搶劫財物,沒有遠大計劃,自知和他們一起混下去沒有前途。於是他向郭子興要求,帶領二十四名親信離開濠州,向南方發展勢力。南下路上,朱元璋聽說定遠張家堡有一支三千餘人的地主武裝,孤軍乏糧,在元軍與起義軍之間左右為難,不知投向哪一方為好。朱元璋親自前去招降,到了張家堡,巧舌如簧,封官許願,這支武裝的首領大為心動,答應三天後來投朱軍。朱元璋大喜,回去等候。不料第二天,又有另一支起義軍前去招降這支武裝,條件比朱元璋開出得要好,使他們變了卦。朱元璋一聽到消息,當機立斷,騎馬趕到張家堡外,派人去請首領,說有要事相商。首領一到,朱元璋立刻繳了他的械,派人把他押回軍營,然後又派人到張家堡,說首領又轉投了朱軍。手下不知是計,三千義軍跟隨而來。首領無法只好歸降。就這樣,三千人馬被朱元璋成功招降。除了招降建制的武裝,朱元璋一路又大量招集那些被災荒趕得走投無路的農民,「不逾月而眾集,赤幟蔽野而盈崗」。大軍向南,一舉攻下了滁州,隊伍發展到了三萬人。
  其三,以權術攻心,籠絡人心。不久,郭子興去世,朱元璋成為義軍隊伍實際上的領袖,開始了獨當一面的軍事生涯。至正十六年,朱元璋俘虜了陳兆先軍三萬六千人。他很欣賞這支軍隊的戰鬥力,為了征服軍心,他從俘軍中挑出五百名精壯,說要安排給他們特殊的任務。這些人不知道朱元璋給他們什麼任務,惶惶不安。到了晚上,朱元璋把自己的親兵撤走,讓這五百人做自己的大帳侍衛。自己鑽進帳篷,脫下戰甲,倒頭就睡。這份信任,讓五百人感動不已,從此死心塌地效忠朱元璋,三萬六千名俘虜也由此軍心安定,很快成了朱軍的主力。
  其四,用寬容待人,招攬人才。朱元璋對待自己欣賞的俘虜,有時甚至寬大到沒有原則的地步。元朝猛將朱亮祖被俘後,朱元璋立刻委以重任。不料數月後他又叛歸元朝。後來,在一次戰鬥中再次被朱元璋俘獲。按說,朱亮祖這般浮萍式的人物,不光不敢使用、不能重用,還要受到嚴厲處罰才是。但朱元璋卻因深愛其勇武,不僅再次寬容了他,還委以重任,命他帶大隊兵馬跟隨徐達等人去攻打宣城。朱亮祖由此傾心賣力,為朱元璋屢立戰功。
  對朱元璋上述的作為評價:「後來的歷史事實證明,朱元璋的本性相當狹隘敏感,他的寬大仁慈並不是出於天性,而完全是出於理智的考量,是一種故作姿態。他的過人之處就在於,必要的時候能夠成為一個高明的演員。」。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