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后”在古代是帝王

“后”在古代是帝王

  見到“后”字,我們立即會想到「皇后」、「皇太后」等與女人有關的詞語。但在上古時代,“后”字代表男性,是權力的化身,是帝王的象徵,是天子的稱號。
  《說文》曰:「后,繼君體也。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發號者,君后也。」《詩經·商頌·玄鳥》記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鄭玄箋曰:「后,君也。」《書經·說命》中說:「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國語·周語》:「昔我先世后稷。」《書·舜典》:「班瑞於群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等等,這裡的“后”都是指君主。考證以上這些,還應該先從“后”的來歷說起。
  “后”,不是一個簡化字,它與先後的“后”在上古時代不是同一個字,這一點,我們在《說文》中也能看出。《說文》中收錄“后”的同時,又收錄了“后”字,「後,遲也」。《論語·雍也》:「非敢後也,馬不進也。」《呂氏春秋·長見》:「知古則可知後。」《儀禮·有司後》:「兄弟之後生者。」《素問·五常政大論》:「收氣乃後。」等等,這裡的“後”,是前後的後,與我們剛才說的“后”在古代不是一回事,風馬牛不相及。
  古代的“后”是一個會意字,它在甲骨文裡,左下方是一個口字,右上方是一攏起的手,其實這就是一個「司」字。“后”字就是根據「司」字創造的,方法是把「司」字反轉寫,再賦予新的讀音,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把「司」字鏡像,就成了“后”。金文中“后”字已經大量出現,攏起的手已移到左上方。夏王室出身於「司空」家族,是群司(司空、司徒、司馬、司稷等)之一,子孫後代不敢與皇祖大禹比肩等列,就自貶一級,把「司」反轉過來以“后”自稱。
  “后”在周朝以前,都是帝王的稱號,那時天子之妻稱為「妃」,“后”作為帝王稱號一共用了360多年。到了周朝,才把「妃」改稱“后”。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天子稱皇帝,皇帝的正妻就叫做皇后了。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