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白起活埋了四十萬趙軍也埋葬了他自己

白起活埋了四十萬趙軍也埋葬了他自己

  秦將白起,就是在長平活埋了四十萬人的那個白起,他年輕的時候非常狂傲,許多人都認為他的父親對他缺乏管教,實際上白起很有理想,他心靈深處嚮往著勝利,追求著成功,他喜歡軍事,每到一處都告訴別人,這個地方可以埋伏多少軍隊,那個地方適合騎兵突擊。成年以後,白起長得短小精悍,他做事認真,擅長軍事,夢想著在戰場上取得功名,他沒有注意到在他內心極深的地方他需要的恰恰是和平,他也需要給每次作戰一個有力的理由。
  秦昭王的時候,白起為左庶長,進攻韓國的新城;第二年,白起任左更,在伊關進攻韓國和魏國,殺掉二十四萬人;第三年,白起任大良造,攻取魏國六十一城;第四年,攻取垣城;... ...白起幾乎連年征戰,進攻魏國殺十三萬人,進攻趙國,把兩萬俘虜沈入黃河淹死,進攻韓國,殺掉五萬人,長平坑軍,活埋趙軍四十萬人,長平之戰前後共殺趙軍四十五萬人。
  此時的白起和一座殺人機器差不多,但是他心靈極深處的問題並沒有解決,也不可能解決,他時時在問自己,人們為什麼需要戰爭?為什麼需要殺掉這麼多人?長平坑軍,表面看起來,白起有充分的理由殺人,如果不釋放趙軍俘虜,四十萬人每天需要大量糧食,也沒有什麼用處,如果釋放趙軍俘虜,趙軍單兵戰鬥力很強,回去之後又是一支勁旅,既不能用,也不能放,只能殺掉。但是這場屠殺也使白起的軍事生涯走到了盡頭,他再也不能無視人們的死活繼續作戰了,他需要一個理由,需要一個比高官厚祿、富比王侯更加充分的理由。此時,他才意識到他需要的並不是用屍骨堆積起來的富貴,更不是鮮血凝結起來的名譽。
  秦昭王四十九年,秦軍進攻趙國的邯鄲,五大夫王陵久戰不勝,秦王請白起出戰,白起不但稱病不出,而且口出怨言。秦王被迫讓王齕代替王陵,但是仍然不能攻下。魏公子無忌竊符救趙,大敗秦軍。秦王強請白起,白起繼續稱病不出。秦昭王明白,此時的白起已經不是原來的白起,已經不可能為他所用。在秦昭王看來,不願意繼續殺人的白起,不但沒有用,而且很危險,正像當初在長平的趙軍俘虜。秦昭王於是決定賜死白起。白起流放剛剛離開咸陽,秦昭王的使者就到了,送來了一把寶劍。白起並沒有想到自己這麼快就要死,他仰天長嘆:「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想了半天,他明白了,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於是引劍自殺。
  白起早年如醉如癡地追求表面的富貴,晚年他義無反顧地嚮往內心的安寧。白起的一生正是秦軍由盛而衰的歷史象徵。在商鞅變法後,秦軍成為一支用物質刺激激勵起來的近乎野蠻的軍隊,戰勝了對手,統一了中國。在秦朝末年,鎮壓農民起義時,北方防備匈奴的秦軍姍姍來遲,南方抵禦越族的秦軍按兵不動。像白起一樣,人們已經看透了物質獎勵的誘惑,也看透了戰爭的殘酷,人們已經不願意為陞官發財而戰了。
  秦國那套鼓勵殘殺不講仁義的制度事實上已經不可能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