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歷史上最悲劇的托孤大臣

歷史上最悲劇的托孤大臣

  一元權力體制下,往往派生出托孤大臣這種不尷不尬的產物。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有劉備托孤諸葛亮、唐太宗托孤長孫無忌、隆慶帝托孤張居正、順治托孤鰲拜等等,就連我們的鄰居朝鮮時至今日還在學這一套把戲。不過縱觀歷史,除了除了諸葛亮,其餘的托孤大臣多是以悲劇收場,甚至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下場令人唏噓不已。其中,以唐朝的長孫無忌最悲劇。
  長孫無忌是唐太宗、唐高宗兩朝的重量級人物。他出身於當時赫赫有名的長孫氏家族,很早就成為皇家貴族圈子-關隴貴族集團的核心成員。他與唐太宗李世民是發小,一直追隨李世民,其妹妹更是唐太宗的結髮之妻、千古皇后的楷模長孫皇后。太宗之後登上皇位的高宗,則是他的親外甥。長孫無忌雖然很早就追隨李世民,但並無突出功績,但長孫無忌極力鼓動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也是這次政變的主要策劃者之一。正因為如此,在唐太宗人才濟濟的朝堂之上,才能、功績並不是突出的長孫無忌,卻被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不但魏徵等人難以不能與之相比,就連李世民首席謀士房玄齡也遜色一籌,可見李世民對長孫無忌的特殊信賴。李世民在臨死前甚至對左右大臣這樣評價長孫無忌:「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由此可見,長孫無忌實乃初唐樹大根深的實權人物。
  長孫無忌儘管受到特別的龍寵,但在李世民活著的時候,還是比較清醒的。唐太宗幾次任命長孫無忌做宰相,他都予以決絕。長孫皇后也在一旁敲邊鼓:「妾備位椒房,家之貴寵極矣,誠不願兄弟復執國政。」兄妹二人儼然一副主動放棄外戚干政的姿態。然而權力就是一杯毒酒,端起來則欲罷不能。長孫無忌也不例外。
  唐太宗晚年,很為立儲的問題而憂慮。在太子李承乾謀反被廢後,唐太宗的嫡子就剩下李泰和李治。此二人都是長孫皇后的親兒子、長孫無忌的親外甥,但長孫無忌卻力主立李治為太子。各種的原因很簡單,李治年齡小,為人柔弱,易於控制,尚未形成自己政治勢力;李泰則年長,聰明,個性張揚,身邊聚集了一批追隨日久的文武官員,早就擁有了自己的政治班底。長孫無忌擁立李治,顯然揭示出他希望繼續保持權勢的政治目的與野心。對此,唐太宗當然心知肚明。
  唐太宗時代,形成了以房玄齡、李勣(即徐懋功)為代表的山東士族集團,以魏徵、馬周為代表的寒族集團,以蕭禹、王珪為代表的南朝貴族集團,以及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代表的關隴貴族,李世民的家族實際上也是起源於關隴貴族集團。出於確保政治穩定的考慮,經過對當時各派政治力量的審視,李世民不得不作出妥協,同意立李治為太子,並向長孫無忌托孤。這樣,之後的高宗朝必然是以長孫無忌當權,而野心膨脹的長孫無忌也騎上了權力的老虎背。
  唐高宗李治上台不久,長孫無忌就策劃了一場政治清洗案。唐高宗的叔叔李元景、哥哥李恪及妹妹高陽公主夫婦等均被賜死,有大功的宗室親王李道宗被流放,房玄齡、杜如晦的兒子都牽涉其中,家道一落千丈,山東士族集團遭受重大打擊。此後,長孫無忌與另一托孤重臣褚遂良相互配合,從永徽元年到永徽三年,在近三年的時間裡,先後把宇文節、柳奭、韓瑗、來濟等關隴貴族官僚提拔為宰相,並迫使出身山東士族集團的李勣辭去了尚書左僕射的職務,讓他做一個掛名的宰相。這樣,長孫無忌更加權傾朝野,以他為首的關隴貴族集團控制了朝堂。
  高宗李治坐穩皇位後,其內心深處對舅舅的忌憚是不言而喻的,對關隴貴族控制朝堂也是極度不滿的。恰在此時,爆發“廢王立武”事件。高宗要廢王皇后立武皇后,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關隴貴族極力反對。鑒於長孫無忌的托孤重臣的地位,高宗與武則天親自登門與長孫無忌商量廢王立武。然而,長孫無忌並不買賬,依舊堅決反對。由此就擺明了長孫無忌與武則天的敵對關係。
  唐高宗李治雖然柔弱,但他當連選老婆這類事都做不了主時,李治按耐不住了。權力就是這樣,可以讓懦夫變成厲鬼,也可以讓聖人變成惡魔。而武則天則巧妙地發揮了枕邊風煽風點火的作用,慫恿高宗施展皇帝的魄力。於是,唐高宗遂借廢王立武重振皇權,打擊關隴貴族集團勢力。而且多年來長孫無忌與褚遂良二人在高宗朝不知道收斂,引來很多朝臣的仇恨。就這樣武則天與高宗成為政治上的戰友,很多朝臣看到局面有變,便轉而支持立武則天為后,從而形成了以許敬宗、李義府為首的擁武派。
  當時,托孤重臣中只有李勣表示沉默,高宗徵求他的意見,李勣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僵局至此結束,高宗的主意已定。其實李勣對於此事的表現未必就是其真實想法,這只是代表了朝臣中非關隴貴族出身的大臣對長孫無忌集團的反抗。
  永徽六年(655)十一月初一,由司空李勣主持了冊立新皇后武則天的典禮。長孫無忌被排除在廢立大事之外,這標誌著關隴集團已經喪失了其在王朝政治中的核心地位。隨即武則天為高宗出謀劃策,採用先易後難的策略,先後罷黜了褚遂良、韓瑗、來濟等關隴貴族集團的骨幹人物,將他們遠貶蠻荒。當然,武則天最忌恨的是長孫無忌,但長孫無忌畢竟不同於褚遂良等人,他不但是佐命元勳,更是高宗的元舅。要把他搞垮,需要時機。顯慶四年(659),在武則天的授意下,許敬宗等人把長孫無忌編織進了一樁朋黨案,進行政治陷害,誣奏長孫元忌伺機謀反。
  唐高宗竟然不與長孫無忌對質(或者他需要不進行對質),就下詔削去了長孫無忌的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長孫無忌的兒子及宗族全被株連,或流或殺。三個月後,高宗又令許敬宗等人復合此案,許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前往黔州,逼迫長孫無忌自殺。就這樣,這個風光一時的托孤大臣遂這樣一種極不體面的方式退出了歷史舞台。今日朝鮮的托孤大臣張成澤是不是也在重複長孫無忌的老路?大家心中自明。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