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揭秘古人理富生活

揭秘古人理富生活

  古裝劇中大爺們手中的銀子賣相幾乎都光滑閃亮,古人真正流通使用的銀子其實並不是這樣。作為貨幣,白銀其實很實在,都是只在乎重量,不注重外觀的,也許只有官家的紋銀才會比較注重「賣相」。老百姓也不都用得起一整錠銀子,多是銅元、銅板交易,但銀子仍是歷朝歷代流通量頗廣的貨幣之一。比如《朱子語類》卷一三:「傅欽子聞其貧甚,懷銀子見他,欲以周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這幾行字值得甚麼,我卻受你銀子?」吳晗的《朱元璋傳》第六章二記錄:「銀子終於取代寶鈔成為全國通用的通貨。」
  只是各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有人以大米為衡量單位,嘗試推算過銀子的價值,雖然換算數字不一定準確,換算方法卻值得參考。比如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如果當時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現在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等於人民幣660.8元;又如唐太宗貞觀年間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可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等於2065元人民幣;根據《宋史食貨誌》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職官誌》「每斗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1兩銀子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
  綜上所述,關於「一兩銀子值多少人民幣」的問題,基本上能夠得出的結論是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220元左右;在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800元;在北宋朝中期價值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在盛唐時期價值2000~4000元。
  作為貨幣,銀子賣相並不「誘人」。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