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一夜造白塔的民間故事說的就是張嘉譯演的鹽商

一夜造白塔的民間故事說的就是張嘉譯演的鹽商

  清乾隆年間﹐杭州出了個享譽全國的畫家叫金農﹐乃「揚州八大怪」之首。這位大叔印過一本流傳後世的畫集叫《畫竹題記》。不是他自費的﹐金主叫江春。他是誰呢?《大清鹽商》裡﹐張嘉譯飾演的揚州鹽商「汪朝宗」﹐原型就是江春﹐字穎長﹐號鶴亭。父親和爺爺﹐世代都是鹽商。江春不是揚州人﹐老家安徽﹐販鹽起家﹐後客居揚州。
  江春本來想做官﹐拜了金壇名儒王步青為師﹐但幾次考舉人都沒中﹐一怒之下﹐棄文從商。江春的父親是做鹽生意的﹐很牛﹐做到了兩淮鹽業總商。什麼是「總商」呢?官府認可的區域食鹽代理商﹐由他再把鹽賣給鹽區內的合法鹽商﹐也稱「散商」。康熙初期﹐全國各大鹽運使一共任命了24名鹽業總商。
  江春接了父親的班﹐而且做到了揚州鹽業「首總」﹐即總商們的老大。在古代﹐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為了擺脫這種不公平待遇﹐江春一方面主動結交文人墨客﹐比如金農;另一方面﹐他廣交官府王侯﹐積極走上層關係。1751年﹐乾隆第一次南巡﹐江春主動操辦。乾隆喜歡逛園子、聽戲﹐江春投其所好﹐建園林、養戲班、獻美食﹐贏得皇帝的歡心和鹽務官員的賞識。
  說起來﹐這也算是江家的「傳統」了。江春的祖父江演﹐在康熙南巡的時候就曾以鹽商身份迎駕﹐還獲准與皇帝交談。不過﹐江春比祖父拼多了。你有沒有去過揚州瘦西湖?那裡有個著名的拍照地標白塔。民間傳說裡﹐就有「江春一夜造白塔」的故事。
  話說乾隆在瘦西湖遊覽﹐船到五亭橋畔﹐忽然對揚州陪同官員說﹕「這裡多像京城北海的瓊島春陰﹐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忽然發現五亭橋旁一座白塔巍然聳立。這塔是江春用萬金賄賂乾隆左右﹐拿到了北海的白塔圖樣﹐然後一夜之間用鹽堆成的。
  據嘉慶《兩淮鹽法志》記載﹕江春「急公報效」﹐自乾隆三十八年到四十九年﹐他先後七次與眾鹽商集體捐款﹐一共捐銀1120萬兩之多。要知道﹐在康乾盛世頂峰時期的乾隆三十七年﹐中央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4000餘萬兩。
  京劇的誕生﹐也跟江春有關係。乾隆五十五年﹐江春家的「春台班」與「三慶班」、「四喜班」、「和春班」一道﹐奉旨入京為乾隆皇帝80大壽祝壽演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四大徽班進京」。乾隆先後賞賜江春「內務府奉宸苑卿」、「布政使」等頭銜﹐官至正一品﹐並賞賜頂戴花翎。文官裡的正一品﹐主要是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紀曉嵐多有名的能臣啊﹐最高也就做到從一品﹐不夠正一品。而且﹐江春是當時鹽商裡唯一一個有這待遇的商人裡的戰鬥機啊。
  古裝劇裡常用一句台詞﹕「伴君如伴虎。」但是﹐乾隆對江春卻一直挺照顧。乾隆三十三年﹐兩淮鹽業爆發「兩淮鹽引案」。當時﹐兩淮鹽政尤拔世給乾隆上了份奏摺﹐捅出了鹽官暗箱操作多年的「預提鹽引」事件。所謂「鹽引」﹐是官府向鹽商發放的經營許可證。鹽官看到這一年的鹽引不夠用﹐就把第二年的額度提前發給鹽商﹐收取一定費用﹐以此變相增加鹽引數量﹐叫做「預提」。但是﹐「預提鹽引」的收入沒有向戶部申報和繳納﹐成了兩淮鹽政的「私房錢」。20多年下來﹐累計1090多萬兩。
  清前期的時候﹐兩淮鹽場的收益相當於全國財政收入的1/8。而在鹽稅之外﹐鹽商還要時不時給朝廷捐輸「報效」。這些銀子有兩個去處﹐80%支付了軍費開銷﹐剩餘20%流入了內務府﹐成了皇帝的私房錢。瞧!下面人的手都伸進皇帝的荷包了。乾隆怒了﹐徹查﹐殺的殺、降級的降級﹐不僅把自己的小舅子、做過兩淮鹽政的高恆判了斬監候﹐左右手紀曉嵐也被發配新疆軍前效力。盧見曾被判絞立決﹐沒受刑就死在監獄裡了。
  但是﹐涉案的江春卻得到了赦免﹐僅僅是革去職銜。理由是乾隆說他臨危不亂﹐有長者風。
  江春晚年的時候﹐家財耗費一空﹐不得不靠「皇帑」方式維持營運。「皇帑」就是皇帝給的私人貸款。乾隆曾兩次賞借皇帑給江春﹐都是幾十萬兩白銀走起。到了乾隆兒子嘉慶當家﹐他又借了5萬兩白銀給江春的兒子江振鴻。
  《大清鹽商》裡﹐江春被編劇改成了「汪朝宗」。「兩淮鹽引案」借用了點內容﹐時間軸、人物名字都改了﹐但有些歷史是對得上的。比如﹐劇中揚州鹽商舉辦選醜大賽﹐參加比賽的女人們想盡各種辦法醜化自己。這還真是確有其事。當時﹐揚州鹽商們極其富有﹐喜歡新奇的事物﹐有獨特的審美。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就記載了一個大鹽商求新求奇達到極致﹐竟以醜為美的例子。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