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窮書生司馬相如是怎樣將富家女卓文君追到手的?

窮書生司馬相如是怎樣將富家女卓文君追到手的?

  司馬相如﹐原名司馬長卿﹐因仰慕戰國時的名相藺相如而改名。公元前179年生﹐四川蓬安人﹐西漢時期的辭賦家。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子。同時﹐他與卓文君《鳳求凰》的經典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魯迅《漢文學史綱要》中評價說﹕「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司馬相如的容貌﹐在司馬遷的《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只有一句話的形容﹕「雍容閑雅﹐甚都。」意思就是說﹐雍容大度﹐清閑雅致﹐非常華美出眾。但是許多有關中國古代美男子的資料﹐諸如潘安、宋玉之類﹐而司馬相如卻是榜上無名。於是重回《史記》中找尋。其中有「少時好讀書﹐學擊劍」﹐說明他勤奮好學﹐身體健壯;事孝景帝﹐為武騎常侍﹐說明他能夠成為皇帝的警衛﹐肯定是儀表堂堂。而後面寫的「及飲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戶窺﹐心說而好之」﹐說是司馬相如彈琴時﹐卓文君從門縫裡偷看﹐心裡非常高興從而喜歡上了他。這又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司馬相如確實是一個具有十足魅力的美男子。
  另外﹐《史記》中也記載「相如口吃… …常有消渴病」。所以司馬相如不太愛說話﹐這倒應驗了「貴人語話遲」的古語。「消渴病」就是「糖尿病」﹐在醫學發達的現代社會﹐也是一種難治的疾病。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上帝造人總是留有缺陷的﹐司馬相如當然也不例外。
  司馬相如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他的父親及親屬均無史料可考。司馬相如跟卓文君結婚多年﹐也沒有子嗣。司馬相如一度曾想納妾生子。但卓文君得知此情後﹐傷心欲絕﹐便寫下了「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白頭吟》。司馬相如看到後頓生悔意﹐想當初自己窮困潦倒之時卓文君不離不棄﹐而如今自己卻打算辜負她﹐這太不仁義厚道了。於是﹐司馬相如打消了納妾的念頭﹐與卓文君隱居林泉﹐白頭偕老。從此﹐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演繹的中國古代經典的愛情故事﹐有了一個非常完美的結局。
  公元前158年﹐ 21歲的司馬相如擔任了漢景帝武騎常侍的警衛。然而﹐漢景帝不愛好辭賦﹐躊躇滿志的司馬相如﹐英雄無用武之地﹐感到十分苦悶。三年後﹐他終於決定稱病辭職﹐來到四川臨邛。四川臨邛的縣長叫王吉﹐是司馬相如的同窗好友。王縣長在宴請相如時﹐邀請了當地首富卓王孫座陪。卓王孫是做鋼鐵生意的﹐當時戰爭頻繁﹐鋼鐵需求旺盛﹐卓王孫的冶煉企業效益暴增。過了幾天﹐卓王孫回請王吉縣長﹐特邀司馬相如做陪。酒酣耳熱之際﹐王吉說道﹕「我友司馬相如彈琴天下第一﹐大家歡迎他演奏一曲。」 相如推辭不過﹐拿出他的愛琴名為「綠綺」﹐是傳說中最優秀的琴之一﹐轉軸拔弦﹐凝神聚情。這時﹐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也站在門外偷看。
  卓文君當時僅十七歲﹐史書記載文君的美貌﹕「眉色遠望如山﹐臉際常若芙蓉﹐皮膚柔滑如脂」﹐同時她琴彈得也非常好﹐詩、書、畫也是無一不精。本來她已許配給某位皇孫﹐不料那皇孫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辭世﹐所以當時文君算是在家守寡。但其芳名早己傳遍蜀地﹐更兼其為大富豪的掌上明珠﹐追求者不計其數。司馬相如也是久慕其名﹐今日能成為其家座上賓﹐不免更是浮想連翩。於是這位大才子靈感突至﹐才思泉湧﹐現場作詞作曲﹐親自彈奏了那曲萬古流芳的《鳳求凰》。「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 …」這美倫美奐的愛情信號﹐深深打動了門外卓文君的心扉。「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余悲。」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一曲為媒﹐互生愛慕。兩人秘密約定一個夜晚﹐卓文君逃出家門﹐與司馬相如私奔來到成都。
  卓王孫得知此情後﹐怒不可遏﹐氣得大喊﹕「不孝之女傷風敗俗﹐我不忍心殺害她﹐但我一分錢也不會給她!」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在成都的生活沒有經濟來源﹐困苦艱難﹐屋裡窮得只剩下四面牆。卓文君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子﹐她出主意說﹕「相如﹐我們還是回臨邛做點小生意吧﹐何苦在這兒受窮呢?」於是﹐兩個人又重新回到臨邛﹐把車騎賣了做本錢﹐兩人開了一家酒鋪﹐卓文君親自當酒保賣酒﹐相如穿著短褲做服務員。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卓王孫的耳中﹐他深感羞恥﹐不敢出門。這時就有人勸他﹕「您的女兒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生米已經煮成熟飯﹐況且司馬相如雖然貧窮﹐卻是當代傑出的才子﹐畢竟都是一家人﹐又何苦相互羞辱呢?」
  卓王孫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給了卓文君夫妻僕人100名﹐錢財數百萬﹐以及出嫁時衣被財物一應俱全。文君「逼宮」之計大獲成功﹐他和司馬相如興高采烈地回到成都﹐兩人買田地﹐置豪宅﹐過上了富人的生活。正當司馬相如陶醉在美好的愛情生活﹐與卓文君雙棲雙飛時﹐他的仕途之路也發生了轉機。原來司馬相如有一個四川老鄉楊得意﹐給漢武帝劉徹當貼身太監。有一天﹐漢武帝讀到《子虛賦》﹐非常欣賞。並且遺憾地說﹕「我偏偏不能與這個作者生在同一時代。」此話恰巧被站在一旁的楊得意聽到了﹐他趕緊接話說﹕「這個作者是我的同鄉司馬相如﹐是他寫了這篇賦。」武帝聽到後喜出望外﹐馬上召見司馬相如。司馬相如為了顯示自己的才學﹐對漢武帝說﹕「這篇賦是我寫的。但是﹐這賦只寫諸侯之事﹐不值得看。請讓我再寫一篇天子遊獵賦﹐賦寫成後就進獻皇上您。」
  武帝立馬准奏﹐並命令秘書給他筆和木簡。相如不愧是大才子﹐倚馬可待的功夫就做好了歌頌漢武帝文治武功的《上林賦》。此賦內容不僅與《子虛賦》可以相銜接﹐文字辭藻也更加華美壯麗。此賦同樣用「子虛」這虛構的言辭﹐陳述楚國之美;其中「烏有先生」就是哪有此事﹐以此為齊國駁難楚國;「無是公」就是沒有此人﹐以闡明做天子的道理。所以假借這三個人寫成文章﹐用以推演天子和諸侯的苑林美盛情景。賦的最後一章主旨歸結到節儉上去﹐藉以規勸皇帝。好大喜功的武帝讀畢非常高興﹐立刻加封司馬相如為副省級的侍從郎。
  公元前135年﹐漢武帝派司馬相如出使巴蜀﹐對當地的少數民族進行安撫。司馬相如又發揮他的文學特長﹐在那兒發佈了一篇文采出眾的《諭巴蜀檄》的公告﹐並採取恩威並施的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二年﹐司馬相如再次奉命出使巴蜀﹐這一次﹐他在成都受到當地士紳的熱烈歡迎﹐他的一篇《難蜀父老》以解答問題的形式﹐闡明了漢族和少數民族和諧相處的道理﹐其文蒼勁優美﹐說理透徹﹐成功地說服了眾人﹐使少數民族與西漢朝廷合作﹐為開發西南邊疆作出了貢獻。
  可惜好景不常﹐沒過幾年﹐有人告發司馬相如收受賄賂﹐遂遭免官。司馬相如晚年出任「孝文園令」﹐這是管理皇帝墓園的閒差事﹐但是他對朝廷大事仍然關心﹐他見到武帝喜好神仙之術﹐就寫了《大人賦》欲以諷諫﹐想不到卻適得其反﹐而在《長門賦》中則可窺見他對自己際遇不幸的感歎﹐公元前118年﹐司馬相如又寫成了歷史名篇《封禪文》一卷﹐這就成了他的絕筆之作。
  司馬相如在漢武帝下聖旨來召後﹐便與愛妻文君依依惜別。歲月如流﹐不覺過了五年。文君朝思暮想﹐盼望丈夫的家書。萬沒料到﹐盼來的卻是寫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十三個數字的家書。文君反覆看信﹐明白丈夫的意思。數字中無「億」﹐表明已對她無「意」。文君苦苦等待﹐等到的卻是一紙數字知其心變悲憤之中就用這數字寫了一封回信﹕「一別之後﹐兩地相思﹐說的是三四月﹐卻誰知是五六年。七絃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般想﹐千般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司馬相如對這首用數字連成的詩一連看了好幾遍﹐越看越感到慚愧﹐越覺得對不起對自己一片癡情的妻子。終於用駿馬豪車﹐親自回鄉﹐把文君接往首都陝西西安。他們在一起相敬如賓﹐琴瑟和諧﹐又過了十年夫妻恩愛的幸福生活
  公元前118年﹐司馬相如因患糖尿病與世長辭﹐終年61歲。卓文君悲痛欲絕﹐親自寫祭文悼念。在司馬相如去世的第二年﹐卓文君也鬱鬱而終。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