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清朝史上的的定陵、定東陵和定妃園寢有何淵源?

清朝史上的的定陵、定東陵和定妃園寢有何淵源?

  在清東陵最西端處有一處陵寢﹐號定陵﹐是清朝第十世皇帝文宗顯皇帝咸豐的陵墓﹐此地名為平安峪。定陵始建於咸豐九年(1859)三月﹐由於地形陡峭﹐所以從神路樓到石像生﹐神道碑亭、三孔橋直達隆恩門﹐里程短﹐佈局緊﹐層層疊落在一條直線上﹐很富有節奏感﹐一目就可觀全貌。
  道光皇帝因寶華峪陵寢的地宮浸水﹐便下令將陵寢全部拆除﹐在易州西陵龍泉峪又選了陵址。這樣東遷西葬﹐打破了「兆葬之制」﹐而且剩餘了很多舊料。咸豐帝在興修自己的陵墓時﹐為了照顧父親的面子﹐只好把這些料全都用上了。定陵所用的房山大石窩大件青白石240件中﹐舊料占l/4﹔小件青白石則占1/5。
  定陵工程所用的新樣城磚、舊樣城磚和隨式城磚中﹐都有寶華峪的舊磚。如新樣城磚定陵共用了942760塊﹐舊樣城磚用了1533205塊﹐其中寶華峪舊磚占420124塊﹔所用隨式城磚907673塊﹐其中寶華峪舊磚占152576塊。為了把這些磚從寶華峪運到平安峪工地﹐車腳費耗銀4945萬兩。當然﹐修建定陵還是以新料為主。新舊料合在一起﹐加上匠夫工料銀﹐總用銀為3134547兩。
  咸豐皇帝名奕詝﹐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丑時生於圓明園澄靜齋﹐此地後來改稱基福堂。他的生母是全貴妃﹐道光十四年孝慎皇后死後﹐被立為皇后。所以奕詝屬嫡出。但孝全皇后也早逝﹐奕詝主要是由孝靜皇后哺養長大的。道光帝在世時﹐在九個兒子中偏愛的是奕詝和孝靜皇后(當時是妃)所生的皇六子奕訢。
  據王闓運《祺祥故事》記載﹐奕詝和奕訢同讀書﹐共練武﹐關係十分密切。奕訢的才華勝過奕詝﹐像貌性格都像其父道光帝。因此道光帝最鍾愛的是這個皇六子。《清史稿·杜受田傳》也記載道光帝早年是要立四子奕詝為皇儲的﹐而後﹐卻鍾愛皇六子奕訢﹐漸改初衷。但究竟立誰?尚在猶豫之中。值春季﹐南苑校獵﹐諸皇子皆從道光帝至。到了圍場﹐諸皇子興高彩烈﹐爭先馳逐﹐獨奕詝一人呆坐不動。回宮覆命﹐諸皇子都有所得﹐奕訢獵得禽獸獨佔鰲頭。道光帝見四子空手而歸﹐不禁怒詰。奕詝從容答道﹕「子臣雖不肖﹐若馳獵一日﹐當不至一物沒有。但時當春和﹐鳥獸方在孕育﹐子臣不忍傷害性命﹐致違天和﹐且不願就一日弓馬﹐與諸弟爭勝。」道光帝聽後大悅﹐說道﹕「此真帝者之言。」這時﹐他不再猶豫﹐而且奕詝也是嫡出﹐立嫡立長﹐更符合封建禮法。所以﹐密立奕詝為太子﹐在同一詔書上把奕訢立為親王。
  清奕詝年號為咸豐﹐在位11年。這11年內憂外患﹐他一點也未得到安定。他即位的第二年﹐太平天國起義爆發﹐並取得勝利﹐定都南京。咸豐帝派去鎮壓的賽尚阿、僧格林沁、勝保等人先後失敗。琦善、向榮對天京的包圍也被打破。1856年﹐爆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先後被迫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俄瑗輝條約》﹐英法聯軍在咸豐十年(1860)向大沽進攻﹐七月攻陷天津﹐八月佔領京畿通州﹐八月初八﹐鄭親王瑞華、尚書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等奉咸豐帝和后妃們出奔熱河。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後﹐將圓明園洗劫焚燬。恭親正奕訢代表咸豐帝向英法聯軍求和﹐簽訂《北京條約》﹐沙俄還以「調停有功」為由﹐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咸豐帝是清代皇帝失土最多的一個。
  咸豐十一年七月﹐咸豐帝病重﹐死於熱河行宮煙波致爽殿﹐卒年31歲。後世有人評價咸豐帝是個「戰亂皇帝」、「賣國天子」。咸豐十一年十月﹐咸豐帝的梓宮運回京師。同治元年九月初九奉移到清東陵西峰口外隆福寺暫安。直到同治四年九月才葬入定陵地宮﹐廟號謚號全稱「文宗協天翊運執中垂漠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與咸豐帝葬在一起的是孝德顯皇后。這位皇后生前並未當上皇后﹐甚至也未看到其丈夫當皇帝。孝德顯皇后為薩克達氏﹐是滿洲鑲黃旗人﹐其父富泰裡是太僕寺卿。咸豐帝還是皇子的時候﹐道光皇帝在道光二十七年冊封其為奕詝的嫡福晉﹐但婚後僅一年多就死了。道光三十年正月咸豐帝即位後﹐詔追封為皇后﹐十月冊謚薩克達氏為孝德皇后。同治四年九月與咸豐帝合葬於定陵地宮。一直到宣統元年(1909年)她的全部謚號是「孝德溫惠誠順慈莊恪慎微懿恭天贊聖顯皇后」。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