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晚唐文人對妓女的特殊嗜好有哪些?

晚唐文人對妓女的特殊嗜好有哪些?

  唐詩宋詞元曲,這些都是膾炙人口的中華民族文學瑰寶,其中唐詩就是人人爭奪的王冠。初唐有四傑,盛唐說李杜,中唐有白居易。到了晚唐之後,很多詩人都描寫到青樓,而這時候的青樓又多了一些生活氣息,浮糜之作也非常流行。被詩畫的不僅僅是妓女的精神,連她們的身體也包括了。例如有一首詩寫的正是在妓女大腿上的題詞之事:
  慈恩塔下親泥壁,滑膩光滑玉不如。
  何事博陵崔四十,金陵腿上逞歐書。
  唐朝還有一篇比較著名的傳奇《遊仙窟》。這裡所謂的仙窟就是指青樓。青樓之所以被稱為仙窟,一來詩人用此來詩畫自己的風流韻事,二是青樓確實也令人欲生欲死。古人道「遊仙」之時,常常暗指嫖娼,就想西方人常用洗手來代替撒尿一樣。《遊仙窟》用極長的篇幅詳細敘述了主人公如何來到仙窟,受到了如何盛情體貼的款待,並調動各種修辭手段描寫主人公與兩位妓女互相戲謔、挑逗,寫得極為生動活潑,才華橫溢,艷而不俗,色而不淫。即使是肉體交歡的段落,也極力詩化之,最後臨別時無限傷感,發出「人生聚散,知復如何」的慨嘆。其實青樓之歡,不就是「為了告別的聚會」嗎?整個唐代文學中的青樓,都給人一種仙境之感。彷彿是「青樓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遊?」
  到了宋朝,詞這種文學形式發展得鋪天蓋地,以至搞得許多後人只知有宋詞而不知有宋詩了。其實,宋詞與青樓的關係比唐詩還要親密。去掉青樓,唐詩的損失並不太大,只是結構性的,不是總體上的。而宋詞若是離了青樓,簡直就潰不成軍,只剩下幾個「豪放派」的傻老爺們,手持銅琶鐵板,乾吼著「大江東去」,知道的是唱宋詞,不知道的還以為要表演硬氣功呢。
  隨便翻翻宋人的詞集,詩化青樓之作俯拾皆是,故這裡不作抄錄。一般說來,「詩莊詞媚」,詞這種形式,特別適合吟風弄月,傳情表愛。就像現在的流行歌曲,除了熱戀就是失戀。所以,比之於詩,詞更加真實、更加細緻地寫出了妓女和客人們曲折微妙的心理情感。但也正是於此,理想的色彩減少了,仙境的感覺沖淡了,給人更突出的印象是一種人生雅趣。
  像柳永的「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多麼瀟灑適意。秦觀的「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多麼地一往情深。周邦彥的「琵琶輕放,語聲低顫,滅燭來相就」,多麼地溫香醉人。較之唐詩,許多人更愛宋詞,原因恐怕就在於宋詞更好地表達了人之常情吧。宋詞把青樓詩化得溫馨可人,當真宛如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我見猶憐,能不叫人愛煞乎?
  到了元朝,作家們都成了臭老九,地位與妓女不相上下,所以詩化青樓之作表現出兩種傾向:一種是把青樓寫成淫冶放蕩之所,藉以撫慰或發洩自己不平衡的心情;另一種是反映青樓黑暗面,寫妓女的不幸和反抗,從中寄托自己的人生抱負。大戲劇家關漢卿就塑造了趙盼兒、宋引章、謝天香、杜蕊娘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妓女形象。這時的青樓給人的印象彷彿是一個戰場,需要鬥智鬥勇。當然,結局總是大團圓的。中國人在最悲慘的情況下,也不會放棄對這種詩化模式的偏好。所以青樓仍然是美的。
  明朝據說是資本主義萌芽了,於是青樓裡湧進來許多暴發戶的款爺,左一張港幣,右一張美鈔,你想錢那東西是天底下最臟的,這麼一來,無論怎麼詩化,青樓都多少有點洗不乾淨了。像《賣油郎獨佔花魁》中的花魁娘子莘瑤琴還是懂得人間真情,蠻可愛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的杜十娘更是光彩照人,比我們這些俗人要乾淨一萬倍。但是像《金瓶梅》等作品中所寫的那些李桂姐、吳銀兒、鄭愛月等人,卻實在是青樓裡的敗類。此外,青樓裡又多了許多「棒尖」的幫閒無賴王八蛋,欺內瞞外,烏煙瘴氣。如此一折騰,青樓的形象遭到了破壞。也許這屬於一種「現實主義」詩化吧,不能讓青樓總那麼「月朦朧,鳥朦朧」下去,是騾子是馬,該拉到商品經濟的大潮中去遛遛了。
  到了清朝,除了有《桃花扇》這樣的「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歷史劇繼續美化李香君這樣的俠烈妓女外,出現了大量的狹邪筆記和小說。在這樣的文字中,青樓像家常便飯一樣被談論、被調侃,悲劇、喜劇都變成了鬧劇。直到20世紀初,《九尾龜》、《海上繁花夢》等書刊行後,青樓已然詩味寡然。
  滾滾紅塵,隨著青樓的衰落,人們也越來越不會做夢。聰明的人們看穿了仙境的不實,更看穿了雅趣的無用,他們拋棄了酸溜溜的詩化,直接了當地說:「嫖娼」、「逛窯子」或者「打野雞」,到了現在網絡時代,又略帶嘲諷地說「吃快餐」。時代的車輪不斷前行,斬碎了青樓之夢。會作詩、填詞、繪畫不願甘落煙花的青樓女子沒有。取而代之的是一群隻關註自己三圍、臉蛋的靚女們。她們也知道,有才還不如有胸,能繪畫還不如張開雙腿讓男人來得更舒服一些。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