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趙匡胤為何不立太子?

趙匡胤為何不立太子?

  先來說個歷史小常識﹐五代以來﹐有個不成文的慣例﹐擔任京城最高長官的人﹐就是以後的太子人選﹐也就是帝國的儲君。最著名的是後周世宗柴榮做過開封府尹﹐後來即位稱帝。這是因為當時處於亂世﹐皇帝如走馬燈似的經常變換﹐當權者希望自己的基業存在久一點﹐就必須選擇有能力且勢力強大的後繼者。
  趙匡胤正是從幼帝手上奪得皇位的﹐他深知這一道理。史書記載﹐趙匡胤母親杜太后多次在他面前提及傳位給趙光義的事情。同時兄終弟及這一皇位傳承製度﹐在後唐明宗李嗣源即位時就用過。還有一點﹐雖然趙光義在歷史上有弒兄篡位的嫌疑﹐但在兄弟兩人白手起家﹐一起打拚的時候﹐難免沒有兄弟之情﹐手足之誼﹐考慮到以上的因素﹐趙匡胤早已把趙光義當作皇帝的接班人。
  至於太子的名分﹐在五代以來﹐短短五十多年間﹐皇帝十幾個﹐換的非常勤﹐有的皇帝都沒有來得及立太子﹐國都滅了。在那個時代的大背景下﹐加之宋太祖武將出身﹐身體應該沒大礙﹐他根本沒料到自己會早死﹐已經給了趙光義儲君的待遇﹐太子名分又如何呢。
  趙匡胤是怎麼死的都是歷史的懸案﹐後世有很多的猜測和研究﹐通過觀看這些研究﹐本文推測可能有一下三個原因﹕
  第一﹕五代時期有很多兄終弟即的例子。在趙匡胤篡位早期時﹐應該是想先穩住內部﹐全力對外﹐統一全國﹐這個策略是對的﹐也讓他沒有因為內部的煩惱而分心﹐迅速統一他南方﹔
  第二﹕到了統一以後﹐他想立卻立不了﹐因為這個時候他弟弟趙光義已經成勢了﹐趙光義是很善於權謀的﹐趙匡胤如果這個時候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那趙光義就只剩下拚命了﹐可能趙匡胤考慮自己身體還可以﹐能慢慢來剪除趙光義的勢力﹐所以索性連給兒子王都不封﹐這樣就不會引起趙光義的懷疑﹔
  第三﹐自己過去自信了﹐認為趙光義在他在世不會怎麼樣﹐況且趙匡胤的威望確實很高﹐兵變這種事對趙光義來說是死路一條﹐所以也就沒放在心上﹐只能說他低估了趙光義的手段。
  陳橋兵變趙匡胤是被自己弟弟及手下硬架上去的﹐以他和柴榮的關係是不可能做出這樣事﹐別忘了無論是正史或野史上他是怎麼死的﹐他應該心裡清楚過早立皇子﹐皇子應該不會有好下場的﹐他只不過出於保護自己的兒子﹐讓兒子成長起來。
  金匱之盟在前不好意思﹐而且已經設立了晉王﹐就等太后駕崩再讓兒子上位﹐結果被弟弟搶先了﹐所以說不是狠人別玩政治﹐想想武則天、慈禧、李世民、劉邦等等狠角色﹐都不用考慮就能殺了自己的親人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