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荊軻刺秦王是秦始皇武功太高?還是荊軻劍術不行?

荊軻刺秦王是秦始皇武功太高?還是荊軻劍術不行?

  荊軻刺秦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諸如「圖窮匕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等相關的成語、名句大家也能朗朗上口。不過大家是否想過﹐荊軻刺秦王為什麼以失敗告終?是秦始皇的武功太高了?還是荊軻劍術不行?抑或還有其他的什麼原因?
  公元前227年﹐荊軻與他的副手秦舞陽(燕國抗擊匈奴英雄秦開的兒子﹐十三歲能殺人﹐被稱為勇士)二人﹐帶著樊于期的頭顱和燕國督亢地圖﹐抵達秦國都城咸陽﹐通過秦王嬴政的寵臣蒙嘉求見秦王。秦王嬴政對樊于期恨之入骨﹐加之荊軻還帶來了燕國督亢地圖﹐自然大喜過望﹐於是隆裝盛典﹐以最高規格的儀式迎見荊軻。
  荊軻手捧地圖進獻給秦王﹐圖窮匕見﹐乘勢抓住秦王的袍袖﹐舉起匕首(這匕首吹毛斷髮、鋒利無比﹐而且還是淬了劇毒﹐見血封喉)刺向秦王的胸膛。秦王嬴政被荊軻突如其來的舉動震驚得一塌糊塗﹐不過﹐他總算反應得快﹐一躍而起﹐掙斷了袍袖(古人衣服太劣質?還是秦王力氣太大?)。荊軻隨即追逐秦王﹐秦王腰間的劍太長﹐倉促間拔不出來﹐只好繞著柱子奔跑。
  秦國的法律規定﹐殿上侍從大臣不允許攜帶任何兵器﹔侍衛武官也只能拿著武器依序守衛在殿外﹐沒有皇帝的命令﹐不准進殿。加之事發倉猝﹐出乎意料﹐所以殿中的群臣全都嚇呆了﹐失去了常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秦王赤手空拳與荊軻搏擊﹐卻無可奈何。於是﹐在秦國王殿之上﹐上演了既緊張又可笑的一幕。
  荊軻拿著匕首追秦王﹐我刺、我刺、刺、刺、刺… …秦王刺手空拳繞著柱子跑﹐我躲、我躲、躲、躲、躲… …正當秦王倉猝慌急繞著柱子跑﹐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侍從們畢竟經過訓練﹐反應更快﹐喊道﹕「大王﹐把劍推到背後!」秦王把劍推到背後﹐才拔出寶劍攻擊荊軻﹐砍斷他的左腿。
  荊軻受傷﹐仍然不願意就此放棄。他把匕首當飛刀﹐向秦王投射而去。可惜荊軻不是李尋歡﹐匕首隻是擊中了銅柱﹐沒能擊中秦王。這準頭﹐差太多。現在荊軻連武器都沒了﹐秦王更加有恃無恐﹐接連攻擊荊軻﹐在荊軻身上開了八個洞。荊軻刺秦王﹐就此失敗。從整個搏鬥過程來看﹐荊軻刺秦之所以失敗﹐似乎是因為秦王嬴政的武功很高﹐或者說荊軻的武功不夠好所致﹐荊軻傷不著赤手空拳的秦王﹐秦王拔出劍後﹐荊軻被砍斷腿。
  荊軻的武功怎樣?據《史記•刺客列傳第二十六》中記載有一次﹐荊軻與蓋聶談論劍術﹐蓋聶對他怒目而視。荊軻出去以後﹐有人勸蓋聶再把荊軻叫回來。蓋聶說﹕「剛才我和他談論劍術﹐他談的有不甚得當的地方﹐我就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應該不敢再留在這裡了。」那人到荊軻住處詢問房東﹐荊軻果然已離開。那人回來報告﹐蓋聶說﹕「本來就該走了﹐剛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另外有一次﹐魯句踐跟荊軻士博戲(比武)﹐爭執博局的路數﹐魯句踐發怒呵斥荊軻。荊軻卻默無聲息地逃走了﹐從此不再見面。在荊軻刺秦失敗之後﹐ 魯句踐私下說﹕「嗟乎﹐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
  可見﹐荊軻的劍術可能真滴不怎麼樣。如果荊軻的劍術好點﹐或許他能成功。想當初聶政刺殺韓國宰相俠累時﹐那是何等的瀟灑從容?當時俠累身邊持刀荷戟的護衛很多﹐但聶政還是如入無人之境﹐長驅直入刺殺了俠累。之後﹐聶政又連續擊殺了幾十人﹐這才自己毀容、挖眼、剖腹﹐自殺而死。
  我們不否認荊軻的俠義之心﹐但荊軻的劍術不太行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不過﹐這恐怕不是荊軻刺秦失敗的主要原因。那麼﹐荊軻刺秦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這個問題﹐我們從荊軻臨死前的話中可窺一斑。荊軻被秦王嬴政連開了八個窟窿﹐知道行刺之事已無法完成﹐於是倚柱大罵道﹕「此事所以不能成功﹐只是想活捉你以後強迫你訂立契約﹐歸還所兼併的土地﹐以此回報燕太子啊!」
  什麼意思?荊軻剛開始時﹐根本就不想直接殺死秦王﹐而是想活捉秦王嬴政。這個想法﹐實際上不是荊軻本人的想法是太子丹交待荊軻的任務。太子丹在荊軻刺秦王之前﹐曾對荊軻說﹕「我私下有個不成熟的計策﹐認為果真能得到天下的勇士﹐派往秦國﹐用重利誘惑秦王﹐秦王貪婪﹐其情勢一定能達到我們的願望。果真能夠劫持秦王﹐讓他全部歸還侵佔各國的土地﹐像曹沫劫持齊桓公﹐那就太好了﹔如不行﹐就趁勢殺死他。他們秦國的大將在國外獨攬兵權﹐而國內出了亂子﹐那麼君臣彼此猜疑﹐趁此機會﹐東方各國得以聯合起來﹐就一定能夠打敗秦國。這是我最高的願望﹐卻不知道把這使命委託給誰﹐希望荊卿仔細地考慮這件事。」
  太子丹的這個想法實在太天真了!荊軻即便有天大的能耐﹐又如何能在秦國王殿活捉秦王嬴政?即便當時荊軻僥倖活捉了秦王嬴政﹐又如何活著把嬴政帶出秦國、帶到燕國?退一步說﹐即便荊軻真的把嬴政帶到了燕國﹐或者把嬴政殺了﹐秦國就會接受燕國的要挾或改變秦國既定的戰略方針嗎?
  太子丹想法天真﹐目的不明確﹐註定了荊軻刺秦必然失敗。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詠荊軻》中感嘆說﹕「奈何效曹子﹐實謂勇且愚。」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也說﹕「燕丹不勝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輕慮淺謀﹐挑怨速禍﹐使召公之廟不祀忽諸﹐罪孰大焉!而論者或謂之賢﹐豈不過哉!」。

TOP

發新話題